《溫熱論》

清 葉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第五章·裏結陽明

再論三焦不從外解,必致裏結。裏結於何?在陽明胃與腸也。亦須用下法,不可以氣血之分,謂其不可下也。惟傷寒熱邪在裏,劫爍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溼熱內摶,下之宜輕。傷寒大便溏,爲邪已盡,不可再下;溼溫病大便溏爲邪未盡,必大便硬,乃爲無溼,始不可再攻也。再人之體,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脹;當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驗之於舌∶或黃或濁,可與小陷胸湯瀉心湯,隨證治之。若白不燥;或黃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亂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裏先結者;或邪鬱未伸;或素屬中冷者;雖有脘中痞痛,宜從開泄,宣通氣滯以達歸於肺,如近世之杏、蔻、橘、桔等,輕苦微辛,具流動之品可耳。前雲舌黃或濁,當用陷胸、瀉心,須要有地之黃,若光滑者,乃無形溼熱,已有中虛之象,大忌前法。其臍以上爲大腹,或滿或脹或痛,此必邪已入裏,表症必無,或存十之一二。亦須驗之於舌∶或黃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黃色;或老黃色;或中有斷紋。皆當下之,如小承氣湯,用檳榔青皮枳實、元明粉、生首烏等皆可。若未現此等舌,不宜用此等藥。恐其中有溼聚太陰爲滿;或寒溼錯雜爲痛;或氣壅爲脹,又當以別法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