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脹

中醫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ǐ zhàng

2 註解

痞脹   證名。胸脘痞滿而兼見脘腹發脹者。《張氏醫通·腹滿》:“此得之溼熱脾陰,不能統血,胃雖受谷,脾不輸運,故成痞脹。當理脾氣祛溼熱,兼養血之劑,如枳實黃連炮姜半夏茯苓當歸芍藥阿膠烏梅砂仁之類。”傷於飲食而胸痞者,枳術丸越鞠保和丸;食後外感寒邪,飲食不化,用二陳湯神曲山楂麥芽虛寒不散,或寬或急,常喜熱食者,理中湯枳實;因於溼熱痞脹者,用平補枳術丸。參見痞、痞滿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