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略例》

元 王好古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舉古人論陰證辨

若病在少陰,則有面赤默默不欲語,但欲寐,或四肢厥逆,或身表如冰石,脈沉細。若病在厥陰,則四肢厥逆,爪甲青,面黧目黑色,或自汗不止,脈沉弦無力。若病陰毒證,身表如冰石,四肢厥逆,體如被杖,脈沉細而微,或六至以至八至、九至、十至而不可數,此等陰證,易爲明辨。惟太陰一證,手足自溫,自利不渴,尺寸脈俱沉而弱。仲景雲∶宜溫之,重則四逆湯。若脈浮者桂枝湯。惟此一證,與內感外陽內陰相似外陽內陰者,即前黃理中等湯,理中、調中等丸所治者是也。此等陰證,非古人不言。仲景評脈,首言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非止爲外感設,內感之理在其中矣。又云∶陽澀而陰弦,腹中急痛者,小建中湯主之,則內外所感明矣!至如所言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此一句即聖人大概之言也。以其陽病見陰脈,故有外陽內陰者,與陽藥俱得其生矣。藥當從溫,不可遽熱,黃湯之類是也。上此一條,說古人不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