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

元 齊德之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論瘰治法

夫瘰之病,其名甚多。《巢氏病源》載之三十六種,《千金》、《聖惠》所論瘰九論,說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結核寒熱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氣逆,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於肝。蓋怒傷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結而腫,其候多生於頸腋之間,結聚成核。初如豆粒,後若梅李,累累相連,大小無定。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腫結不消者,當便服五香連翹湯牡蠣大黃湯,疏下三兩行,於上貼十香膏烏犀膏及用淋腫湯、潰毒湯,時復淋。如此救療,即得消散;若未消散,可服內消丸皁角丸之類,漸以求瘥;若結深硬,荏苒月日,不能內消者,久必成膿;若腫高而稍軟,其人面色萎黃皮膚壯熱上蒸,膿已成也,可以針決核中,令其潰散,則易愈也。治法如瘡法,於瘡口中用追毒蝕肉鋌子之,於上用烏犀十香膏等貼之,及托里之劑和之。經久不瘥,或愈而復發,或別處自穴膿水透出,流津不止,肌體羸瘦者,變成九。《內經》曰∶陷脈爲,留連內腠。即此病也,可用蒜餅子灸之,然後瘡口上用紫金散、翠散等,於上貼膏藥求瘥。其將護忌慎,治療用法,無造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