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根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證治準繩·類方》卷八: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 胡黃連 黃芩各22克 白殭蠶(炒)白鮮皮 大黃(銼,炒)各15克 牛黃(研)滑石(研)各7.5克

製法

上爲細末,研勻。

功能主治

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6克,不拘時,竹葉湯調服。

摘錄

《證治準繩·類方》卷八

《聖惠》卷六十二: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3兩,榆白皮3兩(銼),胡燕巢土5兩,鼢壤土3兩。

製法

上爲細散。

功能主治

發背及諸毒腫。

用法用量

取芭蕉根汁和作稀膏。用塗腫上,幹即更塗;如潰膿有頭者,即四面塗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聖惠》卷五十三: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1兩,蘆根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1兩,人蔘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爲散。

功能主治

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小麥半合,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三

《醫略六書》卷三十: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3兩,生人蔘1兩半,生牡蠣3兩,桑螵蛸3兩(炙),川黃連6錢,白芍藥1兩半(炒),炙甘草1兩半。

製法

上爲散。

功能主治

產後遺尿,脈濡數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產後氣虛熱熾,迫動水府,而溺不能藏,故煩熱口渴,小便遺失不知焉。栝樓根清熱止渴專除燥火,生人蔘扶元補氣可固下元,川連清心脾之火,牡蠣澀熱傷之陰,白芍藥斂陰中之不足,桑螵蛸澀膀胱之溺竅,炙草緩中以益胃氣也。爲散水煎,使氣充熱化,則膀胱得操蓄泄之權,而水府自無遺漏之患,津液四訖,無不上敷下達,何有煩渴不解,遺尿溺不止哉。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聖惠》卷八十三: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3分,黃芩半兩,知母半兩。

製法

上爲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熱渴不止,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小麥、粟米各10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三

《聖惠》卷十六:栝樓根散

處方

栝樓根1兩,柴胡1分(去苗),地骨皮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赤茯苓1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製法

上爲散。

功能主治

時氣餘熱木退,發作有時。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3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楊氏家藏方》卷十:栝樓根散

處方

熟乾地黃、生乾地黃、葛根、栝樓根各等分。

製法

上藥焙乾,爲細末。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

《聖惠》卷七十九

方名

栝樓根散

組成

栝樓根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人蔘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生乾地黃1兩,蘆根2兩(銼),赤茯苓1兩,益母草1兩。

主治

產後煩渴,體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棗2-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散。

《聖惠》卷八十四

方名

栝樓根散

組成

栝樓根半兩,苦蔘1分(銼),人蔘1分(去蘆頭),寒水石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石膏半兩。

主治

小兒傷寒熱渴,頭痛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津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九十三

方名

栝樓根散

組成

栝樓根半兩,白茯苓半兩,知母半兩,黃芩半兩,地榆半兩(微炙,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蔘3分(去蘆頭),黃柏半兩(微炙,銼),赤石脂1兩。

主治

小兒熱痢,體瘦,口乾煩躁,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聖惠》卷三十六

方名

栝樓根散

組成

栝樓根3分,牛黃1分(細研),白殭蠶半兩(微炒),白蘚皮半兩,子芩3分,滑石1分,胡黃連3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主治

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用法用量

入牛黃研令勻,每服2錢,煎淡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