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鉤蟲病的中成藥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鉤蟲病

鉤蟲病(ancylostomiasis)爲病名。是指感染鉤蟲所致的寄生蟲病。又名黃腫病、疳黃、黃胖病、黃胖、饕餮黃、黃腫、食勞疸黃。四川及江浙民間又稱爲懶黃病,𤆵黃病,桑葉黃等。由小兒赤腳或坐地,皮膚觸及鉤蟲絲狀蚴後,進入體中引起。因其主要症狀爲好食易飢,倦怠乏力,膚色萎黃,面足浮腫。成蟲寄生在小腸內吸血,以面黃浮腫,全身無力等氣血虛弱脾虛溼困爲主症。治療以驅蟲爲主,配合調理脾胃。驅蟲可選用貫衆,榧子,苦楝根皮,土荊芥,檳榔等;調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氣血虛弱者,用十全大補丸。並可用《串雅內編》加味綠礬丸。鉤蟲病流行相當廣泛,在我國南方各省較爲多見。鉤蟲病的病因病機中醫學將鉤蟲稱爲伏蟲。《諸病源候論·九蟲候》說:“伏蟲,長四分”,“伏蟲,羣蟲之主也”。由於人體皮膚接觸含有鉤蚴的泥土,鉤蚴從皮膚鑽入,最後移行在小腸發育成成蟲,而導致鉤蟲病。其主要的病理爲擾亂胃腸氣機,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