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 2017年06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癰、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襲,附着於骨的化膿性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屬無頭疽。相當於化膿性骨髓炎[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附骨疽的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二:“附骨癰,亦由體盛熱而當風取涼,風冷入於肌肉,與熱氣相搏,伏結近骨成癰。其狀無頭,但腫痛而闊,其皮薄澤,謂之附骨癰也。”由邪氣深入,結於骨而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3.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三:“附骨疽者,由當風入骨解,風與熱相搏,復遇冷溼,或秋夏露臥,爲冷所折,風熱伏結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節解間,丈夫及產婦女人,喜著鼠xx髂頭xx膝間,嬰孩嫩兒,亦著髆肘背脊也。”

《外科精義》捲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氣深沉。附着於骨也。”

附骨疽的症狀

附骨疽初起病勢急驟,全身不適、倦怠,繼而寒戰、高熱、汗出而熱不減,食少、苔黃膩、質紅,脈滑數,甚則噁心嘔吐,患處疼痛如錐,色紅、腫脹、焮熱、拒按,活動受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3.。類似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3.

附骨疽的辨證分型

溼熱阻滯

附骨疽·溼熱阻滯證(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obstruc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溼熱阻滯,以寒戰高熱,患肢疼痛徹骨,不能活動,繼則局部胖腫,皮色不變,灼熱,有明顯的骨壓痛和患肢叩擊痛,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附骨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熱毒熾盛

附骨疽·熱毒熾盛證(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熱毒熾盛,以起病約1~2周後,高熱持續不退,患肢胖腫,疼痛劇烈,皮膚焮紅,灼熱,內已釀膿,舌苔黃膩,脈洪數爲常見症的附骨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膿毒蝕骨

附骨疽·膿毒蝕骨證(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purulent toxin eroding bone)是指膿毒蝕骨,以潰後急性症狀逐漸緩解,膿水淋漓,久則形成竇道,患肢肌肉萎縮,可摸到粗大之骨骼,以探針檢查,常可觸到粗糙死骨,可伴乏力,神疲,頭昏,心悸,低熱,舌質紅,舌苔黃,脈沉爲常見症的附骨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正虛毒滯

附骨疽·正虛毒滯證(bone-attaching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是指正虛毒滯,以自行潰破或切開排膿,開始膿液稠厚腐臭,熱退痛緩,或膿水淋漓,經久不愈,形成死骨,難以脫出,並伴有虛熱,盜汗,腰膝痠軟,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爲常見症的附骨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急性附骨疽

急性附骨疽(acute bone-attaching abscess 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2.。是指發病急,寒戰高熱,局部腫痛,或形成膿腫階段的附骨疽[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急性附骨疽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2.

急性附骨疽的病因病機

急性附骨疽因毒邪深襲,附着於骨而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2.

急性附骨疽的症狀

急性附骨疽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2.

發病急,寒戰高熱,局部腫痛,甚至出現抽搐、昏迷、頭痛和噁心,嘔吐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2.

慢性附骨疽

慢性附骨疽(chronic bone-attaching abscess 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7.。是指由急性期經久遷延而成,或開放性骨折染毒而發,以形成竇道,排出膿液或死骨爲特徵的附骨疽[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慢性附骨疽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7.

慢性附骨疽的症狀

慢性附骨疽多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竇道,損傷筋骨[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7.

慢性附骨疽的病因病機

附骨疽是一種毒邪深襲,附着於骨的化膿性疾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7.。由急性期經久遷延而成,或開放性骨折染毒而發,以形成竇道,排除膿液或死骨,長期不愈等爲特徵的附骨疽,則稱爲慢性附骨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7.

附骨疽的治療

附骨疽初期膿未成者,以消爲主,宜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方選仙方活命飲合黃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等,局部外貼金黃散,或雙柏散;若膿已成而未潰,應以託爲主,宜托里透膿,方選托里消毒飲加減,局部切開排膿,或採用其他方法施治[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3.

若寒熱往來,則宜清熱化溼,行瘀通絡之劑,內服可選仙方活命飲加減,或合醒消丸。

如膿將成或已成者,宜清熱化溼,託毒和營之品,內服可選黃連解毒湯加味;若患者證見氣血雙虛之象,應予補血益氣之法,方選八珍湯,或十全大補丸;若膿成者,則宜切開引流;若見瘡內有死骨形成遊離者,應即用手術鉗去朽骨;若竇道形成,治宜手術擴創,剔除竇之硬壁,以藥捻引流;若瘡口紅潤,膿水將盡,則改敷生肌散以收口。

關於無頭疽

無頭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3.。是指發生於骨骼與關節間的化膿性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相當於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氣滯而釀成[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3.

詳見無頭疽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