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瘡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痱瘡   病名。指夏季因汗泄不暢而生的一種皮膚病。見《聖濟總錄》卷一百三十八。亦名疿汗疹、疿瘡、痱子。該病由於暑溼蘊蒸,汗泄不暢所致。多發於盛夏之際,小兒及肥胖者易患。好發於頭面、頸項、腹、背、肩、股等處。症見皮膚汗孔發生密集如粟米樣之紅色丘疹,患者自覺搔癢及灼熱感,常因搔抓疹破而繼發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輕者以外治爲主,可用六一散或痱子粉外撲。重者配以中藥,可內服清暑湯或綠豆湯(綠豆煮熟,薄荷煎湯,加糖)代茶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