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 2015年07月13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丁香油爲中藥名。出自清《百草鏡》。爲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et Perry]乾燥花蕾經蒸餾分離得到的揮發油。甘、辛,大熱。暖胃,溫腎,散寒,止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1.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消化不良,疝痛。內服:1~2滴,入湯劑或和酒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2.治風溼痹痛,塗擦患處;牙痛,以棉球蘸少許嵌入齲孔內。丁香油少量滴人齲齒腔,除發揮消毒作用外,並破壞其神經,從而減輕牙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3.丁香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及肺炎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錶皮真菌也能抑制。丁香油口服有驅蛔作用,但轉陰率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

《*辭典》:丁香油

出處

《藥性考》

拼音名

Dīnɡ Xiānɡ Yóu

來源

爲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丁香)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古代則多爲母丁香所榨出之油)。

性狀

爲淡黃或無色得澄明油狀物,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氣。露置空氣中或貯存日久,則漸漸濃厚而色變綜黃。不溶於水,易溶於醇、醚或冰醋酸中。比重爲1.038~1.060。

性味

《綱目拾遺》:"味甘辛,性大熱。"

功能主治

暖胃,溫腎。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①《藥性考》:"壯陽暖腎。治疝痛陰寒。"

②王殿翔《生藥學》:"用於腸胃多氣、絞痛,消化不良,噁心與嘔吐;風溼痛,神經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坎。外用:塗擦患處。

附方

①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脘。

②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③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塗暖臍膏貼。

④散臌痞:丁香油塗臍。

⑤治痹痛:丁香油擦痛處。

⑥治口臭:丁香油揩牙。

⑦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薑湯服。(①方以下出《綱目拾遺》)

⑧治蟲蛀牙痛(非炎症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江蘇)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