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調中丸

處方

人蔘(去蘆)白朮 乾薑(炮)各90克 甘草(炙)45克

製法

上藥爲細末,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主中焦虛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

每服1~40丸,空腹時用溫水送下。

備註

本方與《傷寒論》理中湯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減半。參閱該條。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調中丸

處方

白朮1兩半,高良薑1兩半,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人蔘1兩,京三棱(炮)1兩,紅豆蔻半兩,乾薑(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後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宣明論》卷十二:調中丸

處方

青皮1兩,紅皮1兩,大黃1兩,牽牛3兩。

製法

上爲細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嘔吐,寬利胸膈。主脾胃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

《宣明論》卷十二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調中丸

處方

鱉甲(醋炙)1兩,當歸1兩,黃耆1兩,人蔘1兩,附子(炮)1兩,桂心1兩,胡黃連1兩,雄黃少許。

製法

上爲末,棗肉爲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肉疳。眼目常痛,飲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湯送下。

注意

忌魚,油物。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調中丸

處方

大黃5兩(銼炒),麻仁1兩(別研),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闢四時疫癘非節之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後以飲送下。微利爲度。日晚夜臥服之佳。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御藥院方》卷三:調中丸

處方

赤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陳皮(去瓤)1兩,桔梗1兩,豬苓(去皮)1兩,澤瀉1兩,黃芩1兩,大黃1兩,桂(去粗皮)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葛根1兩半,木通1兩半,半夏(湯洗)2兩,滑石2兩,黑牽牛(生用)6兩。

製法

上爲細末,水煮薄面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內挾溼熱,煩躁發渴,不思飲食,頭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悶,脅肋(月真)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御藥院方》卷三

《顱囟經》捲上:調中丸

處方

柴胡、茯苓、人蔘、木香、桂心、大黃(溼紙裹煨)、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喫乳食。

用法用量

每歲服2丸,至5歲3丸,熱水送下。

摘錄

《顱囟經》捲上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調中丸

處方

人蔘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橘皮(去白焙)1兩,白朮1兩,半夏(薑汁同搗作餅,曬乾)1兩,沉香1兩,檳榔(銼)1兩,藿香葉1兩。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否隔,頸痛膺腫,胸滿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保嬰撮要》卷九:調中丸

處方

白朮5分,人蔘5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虛寒。

摘錄

《保嬰撮要》卷九

《雞峯》卷十二

方名

調中丸

組成

人蔘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半兩,柴胡半兩,茯苓半兩,三棱半兩,當歸半兩,陳皮半兩。

功效

化癖進食長肌。

主治

榮衛不和,脾虛多病,肌體清瘦,或發寒熱,面色痿黃。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煮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聖濟總錄》一八七

方名

調中丸

組成

阿魏3錢(用醋化成膏,入白麪和作餅子,焙乾),厚朴(搗作粗末,用生薑、自然汁拌勻,慢火銚子內炒幹)1錢,白附子(搗作粗末,用醋拌勻,慢火銚子內炒幹)1錢,草豆蔻(和皮搗作粗末)1錢(入青鹽2錢,入銚子內同炒黃色)。

功效

散宿冷,調髒氣。

主治

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爲衣。

《聖濟總錄》卷十七

方名

調中丸

組成

大黃(銼)4兩,鱉甲(醋炙黃,去裙襴)4兩,樸消4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萊菔1斤(捶碎,絞取汁),皂莢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濾過)。

主治

大腸風熱,祕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米湯飲送下。

製備方法

將前4味爲末,以陳醋1升半,同皂莢、萊菔汁煎5-7沸,後入藥末,同熬得所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