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熛 2015年11月2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丹熛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出《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即丹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因患部皮膚紅如塗丹,熱如火灼,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發無定處者名赤遊丹,發於頭部名抱頭火丹,發於小腿者名流火[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發於上者多爲風熱化火,發於下者多爲溼熱化火,亦有外傷感染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初起患部鮮紅一片,邊緣清楚,灼熱,癢痛間作,迅速蔓延擴大,發熱惡寒,頭痛口渴;甚者可見壯熱煩躁、神昏譫語、噁心嘔吐等毒邪內攻之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抱頭火丹服普濟消毒飲,流火可服龍膽瀉肝湯加味,重證服藍葉散加黃芩、元參,或漏蘆湯,或消丹飲加味;外治可用複方黃連膏,或四色散敷貼,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篩細,或以榆樹根白皮作末,以雞子白和如泥,塗之;若熱痛掀赤甚者用金花散敷之;亦可用升麻搨湯外洗[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下肢複發性丹毒可用砭鐮法放血,以泄熱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