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囊腫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概述

鼻前庭囊腫發生於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狀孔之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中年女性患病較多,發病年令多在30-50歲。

病因分爲:(1)瀦留囊腫;(2)從胚胎期的面突接合處殘留的表皮細胞發展而來,亦名球頜囊腫。經齦脣溝切口手術摘除囊腫爲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

疾病描述

鼻前庭囊腫位於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狀孔的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的囊性腫塊。可分爲瀦留囊腫和從胚胎期殘留上皮發展而來的球頜突囊腫。

症狀體徵

早期無自覺症狀。囊腫長大後,一側鼻翼附着處隆起,同側可出現鼻塞,鼻內及上脣脹痛,咀嚼時尤甚。偶見上頜部或額部有反射性疼痛。若併發感染,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尤甚。

疾病病因

1、腺體瀦留 鼻腔底黏膜腺腺管阻塞,腺體分泌物瀦留並逐漸增多形成囊腫,故亦稱瀦留囊腫。

2、先天性異常 胚胎期球狀突和上頜突融和部殘留或迷走的上皮細胞發展而成囊腫。古亦稱球頜突囊腫。

病理生理

囊腫包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含有彈性纖維和許多網狀血管。囊腫內膜覆有柱狀、立方形或鱗狀等不同類型的表皮細胞,在表皮細胞內有很多杯狀細胞。囊內含有黃色或棕色、粘液性或漿液性液體,若發生感染則呈膿性。囊腫呈圓形,大小不一,骨壁受壓吸收,形成圓形凹陷。

診斷檢查

鼻鏡檢查可見鼻腔底的外側方、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半圓形隆起。在無菌條件下穿刺時,可抽出透明或鬥透明的粘液性或漿液性液體。抽吸後囊腫縮小,但不久又復隆起。

治療方案

手術切除。取脣齦溝切口進入,剝離囊腫,以徹底切除囊腫壁爲原則 。較小術腔可曠置,任健康肉生長填充。較大術較大術腔可用凡士紗條填充,從鼻腔引出,逐步抽撤;或周圍組織如脂肪填充。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

特別提示

鼻前庭囊腫發生於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狀孔之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淺面軟組織內。

1、大者可有同側鼻腔呼吸受阻,鼻內或上脣發脹。

2、一側鼻翼附着處隆起,觸及彈性而柔軟的腫塊。

3、合併感染則囊腫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顯。

相關出處

耳鼻喉科-頭頸外科(第6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