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平聖惠方》卷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30克 川大黃30克(銼,微炒)牽牛子120克(搗羅取末30”60克)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麻仁60克(銼,研如膏)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大腸實熱,祕澀不通,心煩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

《普濟方》卷三八六:檳榔丸

處方

黑牽牛90克(炒)青木香 青皮 防風 檳榔各30克

製法

上藥研末,麪糊爲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

主小兒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桑白皮湯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聖惠》卷四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桔梗3分(去蘆頭),人蔘3分(去蘆頭),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柴胡2兩(去苗),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半兩,草豆蔻1兩(去皮)。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痃癖氣發,即兩脅急滿,四肢煩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普濟方》卷三六一:檳榔丸

處方

麻逸檳榔、大腹子、紅丹(香匙煅)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麻子大;3歲以下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盤腸氣(疒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蘿蔔煎湯送下3日,燈心湯送下3日,霹靂湯送下3日(湯用姜錢10片,水1盞,燒秤錘浸水,候沸止去錘,將此下藥,號稱霹靂湯)。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一

《聖惠》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白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前胡1兩(去蘆頭),高良薑1兩(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氣。痰結脾冷,食飲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半,陳橘皮(去白,焙)1兩,蕪荑1兩,牽牛子(炒)1兩,木香半兩。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蟲兼氣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橘皮湯送下,空心、日午、臨臥各2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赤芍藥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蓬莪荗(焙,銼)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脅肋(疒丂)痛,上攻心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乾薑(炮,去皮)1錢半,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牽牛子(微炒)3兩。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三焦咳,腹滿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臨臥淡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御藥院方》卷四:檳榔丸

處方

丁香2錢半,木香2錢半,檳榔半兩,舶上丁香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縮砂仁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豆蔻1錢,烏梅(全用)2兩,巴豆(不去皮,別搗)1兩,硇砂(別研)3錢。

製法

上爲細末,醋麪糊爲丸,如綠豆大,不得見日併火,只風中陰乾。

功能主治

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悶,脅肋刺痛,嘔逆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後生薑湯放冷送下。

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聖濟總錄》卷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半兩,防己3分,赤芍藥3分,羚羊角(鎊)3分,人蔘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薏苡仁(炒)1兩1分,獨活(去蘆頭)3分,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叉)1兩,酸棗仁(炒)3分,當歸(切,焙)半兩,柏子仁(生用)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熟乾地黃(焙乾,冷搗)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中風。口面偏斜,言語謇澀,心煩氣濁,手臂腰腳不隨。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

《聖濟總錄》卷十二:檳榔丸

別名

木香丸

處方

檳榔(銼)2兩,大黃(銼,炒)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蔘1兩,京三棱(煨)半兩,肉豆蔻6枚(去皮)。

製法

上爲末,每用此末2兩,別搗牽牛子取細末1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調榮衛,利胸膈,清頭目,化痰涎,明視聽,化積滯。主風氣。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臨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煨)1兩,牽牛子(炒)1兩,赤小豆(炒)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肉豆蔻(去殼)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湧水。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溫水送下,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5兩,牽牛子(炒)5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柏子仁(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芎半兩,當歸(切,炒)半兩,青橘皮(去白,炒)半兩,人蔘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曲(炒)3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毒腳氣,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空心、臨臥生薑湯送下。以利爲度。更量虛實,加減牽牛子。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炮,銼)3個,大戟(銼,炒)半兩,牽牛子(炒)1分,滑石(碎)1分,海蛤1分,瞿麥穗1分,旋覆花1分,甘遂(炒)1分。

製法

上爲末,用軟飯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煎商陸湯送下。若作散,每服1錢匕,亦煎商陸湯調下;如躁,米飲調下。如取利動,繼服葶藶丸。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訶黎勒3兩(生,用皮),桂子1兩,木香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豆蔻半兩(去皮)。

製法

以桃仁、郁李仁同研如膏,其諸藥爲末,入桃仁等膏,研令勻,以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心腹壅脹,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衛生總微》卷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2錢,木香2錢,青皮1兩,薑黃1兩,羅卜子(炒,取末)、牽牛子(取末)7錢半。

製法

上爲末,糊爲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氣腹脹,四肢腫滿,氣急喘悶,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四

《聖惠》卷四十二: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木通1兩(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氣,胸中滿悶,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1日3-4次。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二

《聖惠》卷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1分(炮裂,銼),牽牛子5兩(微炮,別杵羅取末2兩半)。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後虛冷,腰間有積滯,氣流注腰腳,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薑湯送下,相次以生薑粥飲投之。良久當利,未利再服。

摘錄

《聖惠》卷十四

《幼科金針》卷下:檳榔丸

處方

檳榔2兩,大黃2兩,枳實1兩,木香1兩。

製法

上爲細末,神曲和爲丸。

功能主治

痢疾初起實症。

摘錄

《幼科金針》卷下

《幼幼集成》卷四:檳榔丸

處方

小檳榔1兩,南木香5錢,鶴蝨子5錢,光貫衆5錢,廣錫灰5錢,陳漆渣(服灰)、正輕粉2錢,白雷丸2錢,巴豆霜2錢。

製法

以漆渣灰5錢,同衆藥研爲細末,醋煮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殺諸蟲。主小兒一切蟲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五更時苦楝根皮煎湯送下。

摘錄

《幼幼集成》卷四

《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煙霞聖效方》: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芫花1兩(醋炒),藜蘆半兩,狼牙草半兩,巴豆15個(去皮心膜油)。

製法

上爲細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氣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8-9丸,熱醋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煙霞聖效方》

《聖惠》卷四十五: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赤茯苓1兩,紫蘇莖葉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大麻仁1兩,木通3分(銼),羚羊角屑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澤瀉3分。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發動,大小便祕澀,腹中滿悶,連膀胱裏急,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爲度。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五

《扁鵲心書》: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芍藥1兩,苦楝子(炒)1兩,馬蘭花1兩。

製法

上爲末。

功能主治

小便淋澀不通,及血淋,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4錢,酒煎熱服。

摘錄

《扁鵲心書》

《脈因證治》卷三:檳榔丸

處方

檳榔2錢,陳皮8錢,牽牛(頭末)4錢。

製法

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之輕者,飲食不化,心腹鼓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薑湯送下。

摘錄

《脈因證治》卷三

《雞峯》卷七:檳榔丸

處方

茯神8分,山藥8分,人蔘8分,五味子8分,附子8分,石斛8分,牛膝8分,蓯蓉8分,遠志6分,鹿茸6分,澤瀉6分,山茱萸6分,蛇牀子6分,黃耆6分,訶子6分,桂6分,熟地黃10分,麻仁12分,鍾乳12分,檳榔10分。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

《雞峯》卷七

《雞峯》卷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芎各等分。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服藥後麻痹漸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祕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雞峯》卷四

《聖惠》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半兩,高良薑3分(銼),桂心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皮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草豆蔻半兩(去皮),白朮半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肺氣冷,上攻胸膈,嘔吐酸水,不思飲食,腹脅虛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

《楊氏家藏方》卷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赤芍藥1兩,白朮1兩,當歸(洗,焙)1兩,陳橘皮(去白)1兩,烏藥1兩,青橘皮(去白)1兩。

製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攻衝,腿膝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溫熟水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四

《普濟方》卷三九九:檳榔丸

別名

檳榔遣蟲丸

處方

雞心檳榔、鶴蝨、貫衆、蕪荑、川楝肉、使君子肉、雷丸、雄黃、乾漆(存性)、輕粉、巴豆(去殼油)、木香、黃丹(煅)、錫灰(炒不見星如灰)各等分。

製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

功能主治

蛔厥腹痛。怒啼幹痛,吐清涎,人中脣鼻皆黑,謂之蛔厥,多似慢驚,但脣紫。

用法用量

檳榔遣蟲丸(《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九

《聖惠》卷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1兩,桂心3分,木通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蔘半兩(去蘆頭),赤芍藥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心胸不利,上氣喘促,腹脅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六: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羌活1兩,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香1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牽牛子(搗羅取末)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麻仁2兩(銼,研如膏)。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腸實熱,祕澀不通,心煩悶亂,冷熱相攻,寒熱如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六

《聖惠》卷五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甘遂半兩(煨令微黃),漢防己半兩,川樸消1兩,當歸1兩(銼,微炒),木通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滑石2兩,澤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炙微黃),商陸1兩,牽牛子1兩(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

上爲末,以醋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十種水氣。腹脹喘嗽,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以利爲度,未得快利,即再服之。

摘錄

《聖惠》卷五十四

《普濟方》卷三十七引《聖惠》: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大黃(蒸)1兩,麻子仁(炒,去殼,別研)1兩,枳殼(麩炒)1兩,羌活(去蘆)1兩,牽牛(炒)1兩,杏仁(去皮尖,炒)1兩,白芷1兩,黃芩1兩,人蔘半兩。

製法

上(口父)咀,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腸實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祕實。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用熟水送下。以大腑流利爲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七引《聖惠》

《聖惠》卷七十九: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皮1兩,木香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赤芍藥半兩,牽牛子1兩(微炒)。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後風虛,頭面浮腫,胸脅刺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九

《聖惠》卷八十四: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分,丁香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桂心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半兩,人蔘1分(去蘆頭)。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乳食不節,傷於脾胃,致往來寒熱,時復嘔吐,不欲乳食,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薄荷、生薑湯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一半煨,一半生),木香(微炒)半兩,安息香(研)1分,桂(去粗皮)半兩,青橘皮(去白,麩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1分。

製法

上爲末,以豬膽20枚,水煮如餳,和前末搗爲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腎積氣賁豚。從少腹上衝心,昏亂,嘔吐,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嚼破,暖酒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檳榔丸

處方

青橘皮(去白,巴豆肉5枚同炒,去巴豆不用)1分,檳榔1分,羅卜子1分,香附子(炒香)1分,木香1分,黑牽牛半兩(微炒)。

製法

上爲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麪糊爲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息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桂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木香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1兩,訶黎勒皮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臟腑壅滯。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聖惠》卷四十三: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鶴蝨1兩,桂心1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諸蟲心痛,多吐,四肢不和,冷氣上攻,心腹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聖惠》卷九十八:檳榔丸

處方

檳榔1兩,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牽牛子3兩(微炒),羚羊角屑1兩,前胡1兩(去蘆頭),大麻仁1兩。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焦壅塞,頭目不利,大小腸祕澀,心腹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以利爲度。

摘錄

《聖惠》卷九十八

《聖濟總錄》卷五十:檳榔丸

處方

檳榔(銼)2兩,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面炒,研)1兩,火麻仁(研)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

製法

除桃仁、麻子仁研外,爲末,再同研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腸胃受熱,氣不宣通,瘕聚沉虙,腹脅脹滿,大便祕澀。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水送下,1日2服,以知爲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

《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祕要》:檳榔丸

處方

白檳榔2枚,肉豆蔻2枚,附子2分,當歸2分,青橘皮2分,吳茱萸2分,桂心2分,青木香1分,白蕪荑仁1分,大黃(炮)1分,乾薑1分,玄豆(生用)1分,胡黃連1分,續荽子3分(去殼)。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溲,更搗一千杵,方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疳。

用法用量

每日隨歲數空腹服,熟水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祕要》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方名

檳榔丸

組成

檳榔(煨,銼)3兩,木香1兩半,郁李仁(去皮,研細)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大黃(銼)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1兩,桂(去粗皮)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乾薑(炮)半兩,草豆蔻(去皮)5枚。

主治

食癥氣。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日晚再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雞峯》卷二十

方名

檳榔丸

組成

桂心、乾薑、茯苓、檳榔、甘草、人蔘、細辛、訶子皮、白芍藥、枳殼各等分。

主治

憂膈、食膈、冷膈、氣膈、熱膈。或宿酒不消,或爲霍亂,或心痛醋心,腹脅氣脹,不食,或飲食傷飽。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溫酒送下心,嚼破服亦可。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本事》卷三

方名

檳榔丸

別名

丁香半夏丸

組成

檳榔3分,丁香1分(不見火),半夏1兩(湯洗7次),細辛(去葉)半兩,乾薑(炮)半兩,人蔘半兩(去蘆)。

主治

心下停飲冷痰,頭目暈眩,睡臥口中多涎。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薑湯送下,1日3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薑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檳榔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太陽,能消積下氣;丁香氣味辛熱,入足陽明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心下停飲冷痰,非辛溫不能驅逐,非甘溫補藥不能養正氣,正氣大旺,停飲自去耳。

附註

丁香半夏丸(《醫學發明》卷一)。

《普濟方》卷一○五引《博濟》

方名

檳榔丸

組成

黑牽牛4兩(揀去雜物2兩,炒令香起方得;2兩生用,重洗,焙,杵爲末;取3兩用),檳榔半兩,木香1分,陳橘皮1分(去白),乾薑1分(炮)。

功效

通利三焦,疏逐風氣,寬胸膈,化痰涎,散腹脅壅滯,清頭目,化酒食毒。

用法用量

並夜臥,濃煎薑湯送下30丸。飲食傷,煎棗湯送下;痰涎壅喉痛頭疼,食後生薑湯送下15丸;婦人產前後諸疾,煎生薑湯送下;止渴,棗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同煮粟米糊,細研,搜爲丸,如梧桐子大,曬乾,以瓷盒盛之。

《聖惠》卷六十

方名

檳榔丸

組成

檳榔2兩(搗末),白礬3兩(搗碎),黃丹1兩。

主治

痔疾,大腸疼痛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將白礬、黃丹,入瓷瓶子內,以5斤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細研,入檳榔末,相拌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