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損傷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

症狀和診斷:

主要症狀是受損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癱瘓,結合病史,診斷並不困難。

C5、C6神經根的損傷主要的功能障礙是肩關節的外展、外旋和後伸。C7神經損傷受累肌肉爲背闊肌。

病因和病理:

1、牽拉損傷:暴力作用於頸、肩、上肢使臂叢神經受到過度牽拉、斷裂。

2、切割損傷:銳器直接切割神經、骨折斷端的刺入,造成神經的斷裂。

3、壓迫損害:骨折、脫位的壓迫,及其出血、血腫的壓迫,神經周圍腫瘤的壓迫。

疾病描述

臂叢神經於根、幹、束部分別發出很多分支,支配肩、背部的肌肉,分出的幾條重要神經中腋神經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肌皮神經支配肱二頭肌和肱肌,橈神經、正中神經和尺神經分別支配上臂伸肌和前臂伸屈肌及手內部肌。 臂叢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多由牽拉所致,如汽車或摩托車事故或從高處跌下,肩部和頭部着地,重物壓傷頸肩部以及胎兒難產等,暴力使頭部與肩部向相反方向分離,常引起臂叢上幹損傷,重者可累及中幹。如患肢被皮帶國傳送帶捲入,肢體向上被牽拉,造成臂叢下幹損傷,水平方向牽拉則可造成全臂叢損傷,甚至神經根從脊髓發出處撕脫。

症狀體徵

臂叢神經損傷主要分爲上臂叢、下臂叢和全臂叢神經損傷。上臂叢包括頸5、6、7,由於頸7神經單獨支配的肌功能障礙不明顯,主要臨牀表現與上幹神經損傷相似,即腋神經支配的三角肌麻痹致肩外展障礙和肌皮神經支配的肱二頭肌麻痹所致的屈肘功能障礙。下臂叢爲頸8、胸1神經,其與下幹神經相同,主要臨牀表現爲尺神經及部分正中神經和橈神經麻痹,即手指不能伸屈,並有手內部肌麻痹表現,而肩、肘、腕關節活動基本正常。全臂叢損傷表現爲整個上肢肌呈弛緩性麻痹,全部關節主動活動功能喪失。臂叢神經如爲根性撕脫傷,則其特徵性的表現爲頸5-7 —肩胛提肌、菱形肌麻痹及前鋸肌麻痹;頸8及胸1—出現Horner徵,即患側眼裂變窄,眼球輕度下陷,瞳孔縮小,面頸部不出汗。臂叢神經根的感覺支配爲頸5—上臂外側,頸6—前臂外側及拇、食指、頸7—中指,頸8—環、小指及前臂內側,胸1—上臂內側中、下部。

疾病病因

臂叢神經損傷多由牽拉所致,如汽車或摩托車事故或從高處跌下,肩部和頭部着地,重物壓傷頸肩部以及胎兒難產等,暴力使頭部與肩部向相反方向分離,常引起臂叢上幹損傷,重者可累及中幹。如患肢被皮帶國傳送帶捲入,肢體向上被牽拉,造成臂叢下幹損傷,水平方向牽拉則可造成全臂叢損傷,甚至神經根從脊髓發出處撕脫。

病理生理

臂叢神經損傷多由牽拉所致,如汽車或摩托車事故或從高處跌下,肩部和頭部着地,重物壓傷頸肩部以及胎兒難產等,暴力使頭部與肩部向相反方向分離,常引起臂叢上幹損傷,重者可累及中幹。如患肢被皮帶國傳送帶捲入,肢體向上被牽拉,造成臂叢下幹損傷,水平方向牽拉則可造成全臂叢損傷,甚至神經根從脊髓發出處撕脫。

診斷檢查

主要根據外傷史和臨牀表現診斷。

治療方案

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原則爲:如爲開放性損傷、手術傷及藥物性損傷,應早期探查。 閉合性牽拉傷,應確定損傷部位、範圍和程度,定期觀察恢復情況,3個月無明顯功能恢復者應行手術探查,根據情況行神經鬆解、縫合或移植術。如爲根性撕脫傷,則應早期探查,採用膈身影、副神經、頸叢神經、肋間神經和健康側頸7神經移位,以恢復患肢和手部部分重要功能。臂叢神經部分損傷,神經修復後功能無恢復者,可採用剩餘有功能的肌肉行肌腱移位術或關節融合術重建部分重要功能。

預後及預防

避免創傷。

特別提示

臂叢神經損傷預防:

1、正確估計胎兒體重:當胎兒頭徑較大時需測肩徑及胸圍,應警惕肩難產發生。孕婦糖尿病、孕婦身材高大、過期產、曾分娩過巨大兒者要警惕。估計非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4500g,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4000g應行剖宮產術。因此產前儘可能準確估計胎兒體重,考慮巨大兒時慎重選擇分娩方式。

2、嚴密觀察產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兒頭小肩寬,易造成肩難產;非巨大兒頭盆不稱、骨盆入口扁平者,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延長,特別是第二產程延長或先露部下降受阻時,肩難產發生率增高。對於第二產程延長、先露部下降受阻或緩慢,尤其是產前估計胎兒體重>4000g,應警惕肩難產發生,應放寬剖宮產指徵。

3、正確處理肩難產:一旦發生肩難產應立即處理,防止造成新生兒重度窒息及死亡。常規側切,增大胎兒娩出空間。

(1)屈大腿:產婦雙腿極度屈曲貼近腹部,雙手抱膝,減小骨盆傾斜度,使腰骶部前凹變直,充分利用後三角;

(2)壓前肩:與恥骨聯合上方向後下加壓,同時助產者牽引胎頭;

(3)旋肩:食、中指伸入陰道緊貼胎兒後肩背部將後肩向側上旋轉,胎頭同方向旋轉,後肩旋至前肩位置時娩出;

(4)牽後臂娩後肩:娩前肩困難時,選擇先娩後肩,效果很好;

(5)掌握臀位助產技巧:胎兒軀幹娩出後,立即協助雙肩內收,雙臂娩出後再牽拉胎頭,用力適度,不能強行牽拉,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徵,提高臀位產新生兒質量。

相關出處

外科學第五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