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丹

中藥材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ǐ xuè dān

2 中醫大辭典》·止血丹

止血丹爲藥名,出自《安徽中草藥》,爲《安徽中草藥》記載的斷血流之別名[1]

2.1 別名

止血丹[2]

2.2 來源及產地

脣形科植物蔭風輪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Vaniot.) C. Y.Wu et Hsuan的全草分佈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山西、河北等地。[2]

2.3 性味

苦、微辛,涼[2]

2.4 功能主治

止血祛風,清熱,解毒[2]

1.治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子宮肌瘤出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

2.治風熱感冒,急性眼結膜炎膽囊炎黃疸型肝炎,痢疾。煎服:9~15g。[2]

3.治瘡癤腫毒,搗敷;外傷出血,搗敷或研末撒敷,加壓包紮[2]

2.5 化學成分

乾草含揮發油,內有左旋檸檬烯等。又含香蜂草苷(Didymin)、橙皮苷。全草風輪菜皁苷 A及蒲公英賽三烯二醇。[2]

2.6 藥理作用

醇提取物可縮短兔和小鼠的血凝時間。外用有止血作用。溫浸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及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總皁苷可抑制免疫功能,並可抗炎。[2]

3 全國中草藥彙編》·止血丹

3.1 拼音名

Zhǐ Xuè Dān

3.2 來源

菊科止血丹Emilia sagittata (Vahl)DC.[Gynura sagittata DC.],以全草入藥。

3.3 生境分佈

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3.4 性味

苦,寒。

3.5 功能主治

散毒,行血。外用治蛇咬傷

3.6 用法用量

搗爛敷傷口周圍。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中華本草》·止血丹

4.1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4.2 拼音名

Zhǐ Xuè Dān

4.3 英文名

all-grass of Sagittate Tasseflower

4.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菊科植物絨纓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milia jauanica (Brum. F.) Roxb. [E. sagittata DC.; e flammea Cass.; Gynura sagittata D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4.5 形態

絨纓菊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光滑或稍有細毛。基部葉和下部葉橢圓形或匙形,先端圓鈍,基部漸狹窄成翼柄;中中葉長橢圓形或橢圓形,有翼柄或無柄,基部成箭耳狀圍抱於莖;上部葉長橢圓狀形或的狀披針形,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下延成箭耳狀圍抱於莖;全部葉片的兩面均稍有細毛,啊乳白色,邊緣具均勻的微波狀鋸齒。頭狀花序直徑1-1.5cm,有長梗,成疏鬆的傘房花叢;總苞筒狀鐘形,無毛;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6--8mm,先端漸尖,邊緣膜質;管狀花冠深紅色或金黃色。瘦果呈5棱形,兩端平截;冠毛多數,白色,細而粗糙。花期7-11月。

4.6 生境分佈

產熱帶地方,現全國各地常有栽培。

4.7 性味

味苦;性寒

4.8 功能主治

散毒,行血。主蛇咬傷

4.9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草搗敷。

4.10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