蹠骨骨折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疾病 中醫診斷學 骨與創傷科 中醫骨傷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í gǔ gǔ shé

2 英文參考

fracture of metatarsu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etatarsal fractu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

4 疾病概述

蹠骨骨折(fracture of metatarsus[1])爲病名[2]。是指蹠骨發生骨折[2]

5 疾病描述

蹠骨由五個長骨構成。蹠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臨牀常見,有蹠骨骨折,第5蹠骨基底骨折蹠骨頸骨折疲勞骨折蹠骨骨折是常見骨折,多因重物打擊足背、輾壓及足內翻扭傷引起。骨折可分爲橫斷型、斜面型及粉碎型。由於蹠骨相互支持,骨折段移位多不明顯,若爲蹠骨頸骨折,一旦有移位,則向一側傾斜。骨折後足背腫脹明顯,皮下有瘀血斑,有侷限性壓痛及骨擦音等。

6 症狀體徵

休克、軟組織傷、出血骨折

7 疾病病因

外傷或病理情況所致。

8 症狀

以足背腫脹、疼痛、皮下有瘀斑,活動功能障礙,局部壓痛,並有縱向叩擊痛爲主要表現[2]

9 病理生理

各種原因所致骨頭的破壞及斷裂。

10 診斷檢查

1.詢問傷情  包括受傷原因、時間、地點、受傷時身體姿勢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創口或出血,還應詢問創口處理經過,是否用過止血帶及上止血帶時間。

2.全面體檢  注意有無休克、軟組織傷、出血檢查創口大小形狀、深度及污染情況。有無骨端外露,有無神經血管、顱腦、內臟損傷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對嚴重傷員必須快速進行。

3.X線檢查  除正、側位X線攝片外,尚應根據傷情拍攝特殊體位相,如開口位(上頸椎損傷)、動力性側位頸椎)、軸位(舟狀骨、跟骨等)和切線位(髕骨)等。複雜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內骨折者,尚應酌情行體層片或CT檢查。

受傷後足部疼痛,腫脹、皮下淤斑,足部短縮畸形,不能行走,檢查可發現骨折部侷限性壓痛,有縱向扣擊痛,前足的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拍片可準確判斷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

11 治療方案

第2-4蹠骨基底骨折常有向下、向後移位,並可導致前足血循環障礙,傷後應緊急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若手法復位失敗,經蹠骨頭下方打入髓內針,通過骨針端直到跗骨作內固定。單純的第5蹠骨基底骨折在足外翻位用繃帶固定或石膏固定4-6周後即可進行功能鍛鍊。 無移位的單一蹠骨骨折不需特殊治療,休息3-4周即可下地活動,有移位的多個蹠骨骨折現實行手法復位,若不成功則行切開復位,經蹠骨頭下方打入髓內針固定4-6周。 有移位的頸骨折先試行手法復位,成功後用石膏託固定,在石膏硬固之前,要仔細塑性,才能使骨折端固定良好。若手法復位失敗,作切開復位,交叉鋼針內固定,4-6周後可拔除鋼針。骨癒合牢固後負重行走。

12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預防方式,儘量避免外傷

13 特別提示

如有傷口,應清潔傷口,防止感染。適當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膠布固定包紮或石膏固定約3周,可防止過多骨痂形成。以後可用足弓墊(橫弓及縱弓墊),分散重力,至症狀消失。癒合後無後患。

14 關於骨折

骨折(fracture[2])爲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受到破壞所引起的,以疼痛、腫脹、青紫、功能障礙、畸形及骨擦音等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見《外臺祕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傷傷折折瘍[3]

14.1 病因病機

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導致[3]

14.2 症狀

一般有截斷、碎斷或斜斷[3]。傷部可有瘀血、腫痛、錯位、畸形骨聲、軸心叩擊痛、異常活動功能障礙等[3]。如因骨本身患結核骨髓炎骨瘤等病變,每遇輕度外力碰撞而發生骨折的稱病理性骨折[3]

14.3 治療

治宜視傷情采用手法整復或切開復位夾縛固定[3]。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服七釐散復元活血湯雲南白藥等;外敷梔乳散[3]。腫消痛減後宜接骨續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貼接骨膏[3]後期恢復時宜培補肝腎,舒筋通絡[3]。內服補腎壯筋湯舒筋活血湯小活絡丹等;外用海桐皮湯五加皮湯損傷洗方外洗,並配合功能鍛鍊[3]病理性骨折應同時治療原發病[3]手法整復或手術切開整復可參見不同部位之單純骨折或複雜骨折

1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