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è mù

2 《*辭典》:柘木

2.1 出處

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

Zhè Mù

2.3 來源

桑科植物柘樹的木材

2.4 形態

柘樹(《救荒本草》),又名:柘(《詩經》),柘桑(《淮南子》高誘注),文章樹(《清異錄》),灰桑樹(《湘陰縣誌》),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黃桑、黃了刺、刺釘、黃疸樹、山荔枝痄腮樹、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以上。小枝黑綠褐色,光滑無毛,具堅硬棘刺,刺長5~35毫米。單葉互生,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釐米,基部楔形或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放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除下面主脈略有毛外,餘均光滑無毛;基部3出脈,側脈4~5對;葉柄長約1釐米,略有毛;托葉小,分離,側生。花單性雌雄異株;皆成頭狀花序,具短梗,單一或成對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徑約2.5釐米,紅色,有肉質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穿破石),樹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莖葉(柘樹莖葉)、果實柘樹果實)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2.5 生境分佈

喜生在陽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佈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2.6 性味

本草拾遺》:"味甘,溫,無毒。"

2.7 功能主治

日華子本草》:"治婦人崩中血結,瘧疾。"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洗。

2.9 附方

①治月經過多:柘樹、馬鞭草榆樹水煎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湯,按日溫洗。(《海上方》)

③治飛絲入目:柘樹漿點(目)了,綿裹箸頭,蘸水於眼上繳拭涎毒。(《醫學綱目》)

2.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柘木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