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狀角化不良瘤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óu zhuàng jiǎo huà bú liáng liú

2 英文參考

warty dyskeratoma

4 疾病概述

重要病理改變:(1) 皮損中央一大的杯狀凹陷,(可能爲極度擴大的毛囊)其中充滿角質物質;(2)角栓下可出現裂隙,內有棘層鬆解細胞及假性絨毛(由很多襯以單層基底細胞的真皮乳頭伸入腔隙內形成)。

一般病理改變:(1) 皮損中央一大的杯狀凹陷,其中充滿角質物質。角栓下可出現裂隙,內有棘層鬆解細胞及假性絨毛;(2)近皮面邊緣處粒層明顯增厚,往下逐漸變薄,近凹陷底部可以消失;(3)可見到角化不良細胞,如圓體及谷粒細胞;(4)病變周圍有結締組織包繞;(5)血管周圍中度炎性浸潤,可見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少量嗜酸性細胞漿細胞

臨牀特點:(1) 多見於男性老年人;(2)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3)皮損爲單發略高於皮面的黃至黑色或肉色結節囊腫,直徑3mm~8mm,頂部中央有臍形窩,內含角質物質,並有膿性分泌物及惡臭。

5 疾病描述

由Szymanski於1957年首先描述,曾被稱爲孤立性Darier病,假性Darier病,孤立性毛囊角化不良病(isolated dyskeratosis follicularis)等。Jablonska等主張用“角化不良瘤”的名稱以強調本病角化不良的特點。曾有人認爲因本病病理變化類似毛囊角化病,故認爲本病即後者的孤立性損害,但本病不會演變成爲廣泛性毛囊角化病,也非其前驅表現,臨牀表現也不同,故爲一種獨立的疾病,目前一般認爲本病是一種罕見的良性皮腫瘤

6 症狀體徵

本病好發於面、頸和頭皮部(佔80%左右),少數見於非露出部位如腋下,偶見於口腔粘膜(齶部或牙槽嵴)。最常見爲棕紅色、褐色的丘疹結節,中心呈臍形凹陷,並有一黃色柔軟的角栓,與毛囊角化病的孤立性皮損不同。結節中等硬度,表面粗糙,常無炎症,但可有滲出或出血,易被誤爲表皮癌、乳頭狀瘤、囊腫或光線性角化症。皮損達到一定大小即不變化,多數無主觀症狀,少數可有瘙癢、疼痛灼熱感。

本病良性,無惡變的報道,84%的患者年齡在30~69歲之間。

7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有人認爲可能與好侵犯毛囊、皮脂腺的某種病毒感染有關。

8 病理生理

表皮角層角化過度和結痂,在凹入部填充有角栓,產生一杯狀凹陷,角栓下方有裂隙,內有棘刺鬆解細胞和假性絨毛、圓體和谷粒細胞

9 診斷檢查

可根據臨牀表現再結合病理變化進行診斷。需與毛囊角化病、角化棘皮病、基底細胞癌乳頭狀汗管囊腺瘤和光線性角化症等相鑑別。

10 治療方案

最好將皮損作外科手術切除。也可用搔刮術、電乾燥法或X線照射治療,但可能復發。

11 相關出處

現代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