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刺五應針方

鍼灸學 中醫學 刺法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cì wǔ yìng zhēn fāng

2 註解

五刺五應針方指應合五臟五體(皮、肉、脈、筋、骨)的五種針刺方法。見吳崑針方六集·尊經集》“淺納而疾髮針,無及肌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肺之應也;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爲故,以取經絡之血者,心之應也;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者,脾之應也;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肝之應也;直出直入,深納之至骨,所以上下摩骨,以取骨痹,腎之應也。”此法出於《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的五刺法,淺刺取“皮氣”的方法稱爲半刺,爲肺之應;刺絡出血的稱爲豹紋刺,爲心之應;刺分肉間的稱爲合谷刺,爲脾之應;刺筋上的稱爲關刺,爲肝之應;深刺至骨的稱爲輸刺,爲腎之應。[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