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腹脹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rè fù zhàng

2 註解

溼熱腹脹   病證名。指腸胃溼熱內蘊所致之腹脹。《症因脈治》卷三:“溼熱腹脹之證,面目黃腫,小便赤澀大便或結、或泄黃糜,或日晡潮熱,煩渴口苦口甘口淡腹脹脅痛。”治以清利溼熱爲主。脅痛口苦、面黃者,用龍膽瀉肝湯瀉肝膽之火;小便赤澀,用木通六一散以導膀胱溼熱;二便均澀,八正散大便黃糜狀,用家祕瀉黃散日晡潮熱大柴胡湯。煩渴口淡幹葛石膏湯口苦清肝膽之火,口甘脾火口淡胃火口鹹清腎火。參見腹脹條。

治療溼熱腹脹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