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 cí gū yè

2 中醫大辭典》·山慈菇葉

山慈菇葉中藥名,出自《經史證類備急本草[1]

2.1 來源及產地

蘭科植物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Rolfre或杜鵑蘭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Makino等的葉。前者分佈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後者分佈黃河流域至西南、華南等地[1]

2.2 功能主治

主治乳癰便毒,瘡腫[1]

2.3 用法用量

搗敷[1]

2.4 運用

山慈菇花:研粗末煎服治血淋澀痛[1]

3 《中華本草》·山慈菇葉

3.1 出處

出自《證類本草

3.2 拼音名

Shān Cí Gu Yè

3.3 英文名

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蘭科植物杜鵑蘭或獨蒜蘭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2.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3.5 形態

1.杜鵑蘭,陸生植物。假鱗莖聚生,近球形,粗1-3cm。頂生1葉,很少具2葉;葉片橢圓形,長達45cm,寬4-8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爲柄。花葶側生於假鱗莖頂端,直立,粗壯,通常高出葉外,疏生2枚筒狀鞘;總狀花序疏生多數花;花偏向一側,紫紅色;花苞片披針形,等長於或短於花梗(連子房);花被片呈筒狀,先端略開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針形,長3.5cm左右,中上部寬約4mm,先端急尖;脣瓣近匙形,與萼片近等長,基部淺囊狀,兩側邊緣略向上反折,前端擴大併爲3裂,側裂片狹小,中裂片長圓形,基部具1個緊貼或多少分離的附屬物;合蕊柱纖細,略短於萼片。花期6-8月。

2.獨蒜蒜蘭,陸生植物,高15-25cm。假鱗莖狹卵形或長頸瓶狀,長1-2cm,頂生1枚葉,葉落後1杯狀齒環。葉和花同時出現,橢圓狀披針形,長10-25cm,芝2-5cm,先端稍鈍或漸尖,基部收狹成柄抱花葶。花葶頂生1朵花。花苞片長圓形,近急尖,等於或長於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紅色;萼片直立,狹披針形,長達4cm,寬5-7mm,先端急尖;脣瓣基部楔形,先端凹缺或幾乎不凹缺,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內面有3-5條波狀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山坡及林下陰溼處。

2.生於海m的林下或溝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2.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3.7 性味

味甘;微辛;性寒

3.8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癰腫瘡毒

3.9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3.10 各家論述

《綱目》:除乳癰便毒

3.11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