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源性瘻管切除術

手術 頸鰓裂囊腫或瘻管切除術 耳鼻喉科手術 咽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i yuán xìng lòu guǎn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branchiogenous fistula

5 分類

耳鼻喉科/咽手術/頸鰓裂囊腫瘻管切除術

6 ICD編碼

29.5202

7 概述

第1鰓裂瘻管甚少見,短而淺的瘻管切除比較簡單,如瘻管位於面神經深面時,切除就很困難,有時要進行面神經解剖,並切除部分鰓腺組織,才能安全、完全地切除瘻管

8 適應

鰓源性瘻管切除術適用於:

一經確診,應儘早切除。4歲以下兒童可適當推遲手術期(圖9.5.6.2-1,9.5.6.2-2)。

9 鰓源性瘻管相關解剖

胚胎第4周,人胚頭部兩側形成6對鰓弓,相鄰兩鰓弓之間的外胚層內陷爲溝,即鰓溝,與每一鰓溝相對應的內胚層外突呈囊狀,稱咽囊,鰓溝、咽囊各5對,鰓溝底的外胚層咽囊頂的內胚層緊緊相貼,構成鰓膜。鰓弓、鰓溝、咽囊及鰓膜總稱爲鰓器(圖9.5.6.2-0-1)。第1~3鰓溝及咽囊在演變爲成體結構的過程中,如出現異常,可在頸部兩側形成先天性鰓源性囊腫瘻管,也稱先天性頸側囊腫瘻管。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部分學者認爲是由於閉鎖的鰓膜發生異常穿破所致,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爲是由於胚胎第4週末或第5周初第2鰓弓向尾側擴大與圍心腔上嵴融合形成的頸竇封閉不全所致。很可能上述兩種情況都存在。也有人完全否定鰓源性學說,認爲頸側囊腫瘻管是由淋巴組織中殘留的鱗狀上皮形成的,但多數人傾向於鰓源學說。

第1鰓溝退化閉塞不全所致的先天性第1鰓溝囊腫或瘻,臨牀上稱爲第1鰓裂囊腫瘻管,非常少見。瘻管外口多位於下頜角附近,也可位於下頜骨後緣附近的面頰部;內口常位於外耳道,也可位於耳甲腔或乳突部。瘻口非常小,常被忽略。

第2鰓溝及咽囊演化過程異常形成的頸側囊腫瘻管最多見。不論是鰓膜異常穿破或是頸竇封閉不全,都與第2鰓溝及咽囊有關。當頸竇封閉不全時,頸竇中未閉鎖的第2鰓溝即可形成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下1/3部位的外鰓瘻(竇),頸竇口封閉時形成第2鰓溝囊腫,如第2咽囊退化不全,則形成開口於扁桃體窩處的內鰓瘻(竇),與咽腔相通。竇口也可封閉而形成囊腫,如第2鰓溝與咽囊間的鰓膜穿破,則可形成既有內口,又有外口的完全瘻管,這種瘻管的外口多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的下1/3處,少數位於中1/3處,位於上1/3處者極少,內口位於扁桃體窩處(圖9.5.6.2-0-2)。

第3鰓溝及咽囊演化異常形成的囊腫及瘻稱爲胸腺咽管囊腫或瘻,極少見,外瘻口常位於近胸骨柄處,內瘻口位於梨狀窩處。

第1鰓溝囊腫或瘻與面神經關係密切,第2、3鰓溝及咽囊瘻常緊貼於頸動脈鞘。在舌骨下角水平可能在頸內、外動脈之間穿過,進入咽部,手術中必須注意。鰓源性瘻管多於囊腫,約爲3∶1。

10 麻醉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仰臥,墊肩,頭偏向手術對側。

11 手術步驟

1.常用切口有兩種  一種是在外瘻口周圍做一橫向菱形切口,再於舌骨水平做與第1切口平行的另一橫切口。另一種切口是在外瘻口做一與胸鎖乳突肌前緣平行的菱形切口,沿胸鎖乳突肌前緣向上延至乳突尖部(圖9.5.6.2-3)。

2.做縱切口時,鉗持切口下端的瘻道口向上分離(圖9.5.6.2-4)。瘻道在二腹肌舌腹之深面,舌下神經之淺面,頸內、外動脈之間,走向咽壁(圖9.5.6.2-5)。注意損傷舌下神經瘻管在咽上及咽中縮肌之間通向咽部,將瘻管分離切除,缺損的咽黏膜用細腸線縫合,再用細絲線加固縫合內瘻口附近的嚥肌(圖9.5.6.2-6)。

做橫切口時,將下端的菱形切口皮瓣(包括頸闊肌)向上下牽開,並將胸鎖乳突肌前緣牽向後側,即可將瘻道向上分離,接近舌骨水平時,再做第2橫切口,將分離的瘻道自第2切口拉出,繼續向上分離,稱爲梯形切口

3.皮膚切口分層縫合,必要時放置引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