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體聚四氟乙烯人工氣管喉氣管重建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3 分類

耳鼻喉科/喉手術/瘢痕喉狹窄手術/喉氣管成形術

4 ICD編碼

31.7920

5 概述

當喉或氣管因軟骨缺損,造成支架作用喪失的狹窄,雖然可用移植軟骨或骨膜方法成形,但操作複雜,成功率低,而膨體聚四氟乙烯人工氣管喉氣管成形術則療效確實,簡單易行,尤其對喉截除重建功能,因感染、血供等原因,引起“新喉口”軟骨缺失拔管困難時,尚無其他有效辦法,用本法則能迅速恢復正常呼吸通道。

6 適應

膨體聚四氟乙烯人工氣管喉氣管成形術適用於:

1.喉及頸段氣管軟骨缺失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2.喉截除功能重建術後,軟骨缺失過多,或全部吸收,造成支架缺乏,拔管困難。

7 禁忌症

病變已靠近氣管隆嵴,或氣管隆嵴以下已有病變者。

8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情,進行全面查體,包括心、肺、肝、腎功能檢查

2.間接喉鏡、直達喉鏡及纖維氣管檢查,瞭解喉氣管瘢痕狹窄部位、範圍、程度及軟骨缺損情況。

3.攝喉正側位X線片或CT掃描了解瘢痕狹窄部位、程度、範圍及軟骨缺損情況。

4.氣管切開術  一般慢性喉狹窄多已行氣管切開術,若未做者,可先做低位氣管切開然後再進行成形術。如氣管切開位置高,宜先把切開口移到第4~5氣管環。

5.氣管內分泌物培養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

6.頸部備皮。口腔用1∶1000呋喃西林溶液嗽口。

7.按全麻術前準備、禁食、注射阿托品等。

8.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瞭解瘢痕狹窄治療是困難的,可能發生併發症、發聲質量不好、術後誤咽,及可能須再次手術等。

9 麻醉體位

全身麻醉

仰臥位,肩下墊小圓枕,使頭向後仰伸。

10 手術步驟

分兩步完成。第1步可先用T形硅橡膠管形成竇道。如術前已明確診斷屬軟骨缺損引起,則可在T形硅橡膠管成形術後2~3周,施行第2步手術。由於判斷是否軟骨缺損,除有特殊X線攝影設備者外,一般較難,因此也可用實驗診斷法,即第1步按瘢痕狹窄常規,留置T形硅膠管8個月。留置期間,病人生活基本正常,一般易於接受。到期如拔管困難,尤其用與T形管外徑相同的探子擴張,探子進入容易,拔出探子,管腔立即塌陷,即可斷定屬軟骨缺損,可立即進行第2步。

剪取合適的膨體聚四氟乙烯人工氣管,除“新喉口”軟骨缺失者外,其長度一般以能超過狹窄1cm左右爲宜。

喉截除重建功能形成的“新喉口”,當軟骨缺失時,可有響亮的發聲,但不能正常呼吸。如把“新喉口”完全撐開,呼吸恢復正常,但發聲響度降到“耳語”,因此應儘量恢復正常呼吸,保住較好的發聲。方法是留置高度略低於“新喉口”,使其不全撐開,如何找準這個高度,要靠反覆實驗。這一步只能用T形硅橡膠管,因該管修剪方便,有彈性,納入取出方便,可用遞差1mm的長度,反覆實驗,找出兼顧二者的高度,並留置觀察1~2周,確實效果穩定,再用這個長度,複製膨體聚四氟乙烯人工氣管

根據動物實驗,膨體聚四氟乙烯組織融合(纖維結締組織伸入多孔的聚四氟乙烯內),需要半年時間。由於喉及氣管是運動部位,融合時間還要長些,因此妥善固定是成功的關鍵。以頸部氣管瘻作爲支點固定,穩妥可靠,簡單易行。不達其長度要修剪成略低於皮下,方不影響瘻孔縫合。

凡頸部氣管瘻直徑在1.5cm左右者,可用不鏽軟鋼絲縫接一側管,使其形似T形硅橡膠管、主管及側管長度,按上述要求修剪好,經煮沸或高壓消毒竇道表麻、局麻後,即可按T形硅橡膠管納入法,將此人工氣管納入。凡頸部氣管瘻較細,直徑小於1.5cm者,則應制成側柱(圖9.6.5.2.22-1),即在主管與側柱鑽同距直徑0.5mm的小孔四個,用不鏽鋼絲將對應鑽孔連接,在主管及小柱外,要製備厚0.3mm小不鏽鋼片,鑽上與主管、小柱同距的小孔。穿不鏽鋼絲時,可使其位於主管及側小柱之外,以加固膨體聚四氟乙烯管。

在安放前,竇道須行表面麻醉,多數應牽拉,方法完全與安放T形硅膠管同,但暫時使主管與側小柱分離(用不鏽鋼絲相系連,圖9.6.5.2.22-2)。當主管全拉入氣管後,再把下端退入頸瘻下方氣管然後送側小柱入氣管瘻,並拉緊鋼絲,打麻花結擰緊。小柱長度應事先測量修剪好,使擰緊後正好達到皮下平面。

觀察通氣狀況,如正常可立即縫合頸部瘻孔,也可觀察數日後再縫合。

縫合頸瘻可施行局部浸潤麻醉。先切頸瘻周圍皮膚直達皮下(圖9.6.5.2.22-3),並銳性分離到可以荷包縫合程度,把上皮翻入氣管面,進行荷包縫合,然後切取下方皮瓣,轉移到頸瘻部,縫合消失創面,留引流條幷包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