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茸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í róng wán

2 處方

麋角屑500克(以酥拌炒微黃)熟乾地黃90克 巴戟 黃耆(銼)牛膝(去苗)人蔘去蘆頭)獨活 萆薢(銼)白茯苓 桂心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皺皮,炙)附子(炮裂,去皮、臍)澤瀉 續斷 芎藭 檳榔 防風去蘆頭)當歸(銼,微炒)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白蒺藜(微炒,去刺)各30克

3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以生地黃汁300毫升、酒300毫升相和,入酥300毫升,煎成膏,和諸藥末。若硬,即用煉蜜同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五臟虛損,腰腳疼痛鬚髮早白,容顏憔悴。

5 用法用量

空腹時以溫酒下30丸,加至40丸。

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

7 普濟方》卷二二六引《聖惠》

7.1 方名

麋茸丸

7.2 組成

麋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膃肭臍(酒洗,微炙)1兩,巴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肉蓯蓉(酒浸1宿,颳去粗皮,炙幹)1兩,石斛1兩(去根,銼),澤瀉1兩,遠志去心)1兩,山茱萸1兩,續斷1兩,天麻1兩,五味子1兩,酸棗仁(微炒)1兩,茴香子(微炒)1兩,柏子仁1兩,桂心3分,白茯苓3分,蛇牀子3分,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乾,別搗羅爲末),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3分,枳殼(茯炒微黃,去瓤)3分,芎半兩,當歸半兩,萆薢(銼)半兩,牛膝1兩半(去苗),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揀淨)。

7.3 功效

下元,暖水髒,調三焦,利腰腳。

7.4 主治

虛損,風冷氣

7.5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7.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洪氏集驗方》卷三

8.1 方名

麋茸丸

8.2 組成

麋茸(火燒去毛,簿切酥塗,炙)4兩,當歸去蘆,酒浸1宿,焙乾)2兩,鹿茸(火燒去毛,薄切,酥塗,炙)2兩,鹿角膠麩炒)2兩,大黑附子(炮,去皮臍)2兩,沉香2兩(不見火,好者),肉蓯蓉(酒洗,薄切,焙乾)3兩,牛膝去蘆,酒浸1宿,焙乾)2兩,熟乾地黃(酒洗,焙乾)3兩,赤石脂1兩(真者),破故紙(酒浸1宿,炒)2兩(一方有麝香2兩),陽起石1兩半(夜間用瓷罐子盛,以酒2升,煮1宿,水洗焙乾,乳鉢研如粉)。

8.3 功效

大補益元髒。

8.4 主治

婦人風虛勞冷,一切諸痰。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氣血冷澀,不能溫潤肌膚;或風寒客於腹內,則脾胃冷弱,不能g消水谷;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子髒挾寒,月水不調,乍多乍少,或月前,或月後,或淋瀝不斷或閉不通,百節痠疼,頭頂作痛,相應臍、腹、腰、腿痛,(??)不仁

8.5 用法用量

每服30粒,漸加40-50粒,溫酒、鹽湯吞下,空心、日午服之。

8.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酒、蜜各等分,熬成稠膏子,搜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8.7 用藥禁忌

絕忌羊肉

9 《本事》卷二

9.1 方名

麋茸丸

9.2 組成

麋茸1兩(治如鹿茸,無麋茸鹿茸代),舶上茴香半兩(炒香),菟絲子(酒浸曬乾,用紙條子同碾取末)1兩。

9.3 主治

腎經虛,腰痛不能轉側。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羊腎2對,法酒煮爛,去膜,研如泥,用上藥爲丸,如梧桐子大,陰乾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

9.6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麋乃澤獸也,氣味甘溫,入足少陰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脾腎;舶上茴香氣味辛溫,入肝腎;羊內腎氣味辛甘溫,入足少陰。此雖腎虛腰痛,必有水氣陰溼之邪相感而起,故補腎藥中必兼補脾之藥。

10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10.1 方名

麋茸丸

10.2 組成

麋茸(酒浸,去毛,炙黃色)1兩半,肉蓯蓉(酒浸,去皴皮,焙乾)1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3分,巴戟天去心)半兩,牛膝(去苗,酒浸,銼碎)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銼)1兩,山茱萸半兩,枸杞子3分,五味子3分,乾薑(炮)3分,人蔘3分,赤石脂1兩,柏子仁(微炒)3分,澤瀉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遠志去心)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熟乾地黃(焙)3分,石斛(去根)3分,山芋3分,白朮3分。

10.3 功效

倍筋力,令人能食,充肌膚,益顏色。

10.4 主治

虛勞脫營氣血消奪,形體日減,少氣失精,多驚健忘

10.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漸至30丸。

10.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惠》卷九十八

11.1 方名

麋茸丸

11.2 組成

麋茸3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雄蠶蛾(隔紙微炒)1兩,桂心1兩,桑螵蛸(微炒)1兩,遠志去心)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乾,別搗爲末)1兩,陽起石(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1兩,肉蓯蓉(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1兩,鍾乳粉1兩,山茱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蛇牀子1兩,黃耆(銼)1兩。

11.3 主治

下元虛冷,五勞七傷陽氣衰弱,腰腳無力,虛勞羸損。

11.4 用法用量

每日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陽起石等,都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聖惠》卷二十七

12.1 方名

麋茸丸

12.2 組成

麋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幹熟地黃2兩,牛膝2兩(去苗),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桂心1兩,五味子1兩,巴戟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焙乾,別搗爲末),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令幹),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山茱萸1兩,薯蕷1兩,車前子1兩,遠志1兩(去心),蛇牀子1兩。

12.3 主治

虛勞不足,腎臟傷絕。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取白羊腎10只,去筋膜,細切爛研,用好酒5升,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13.1 方名

麋茸丸

13.2 別名

地黃煎

13.3 組成

麋茸去毛,酥炙)2兩,枸杞子3兩,茯神1兩半,人蔘1兩半,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半兩,遠志去心)3分。

13.4 功效

補虛治心,強力益志。

13.5 用法用量

每日服10丸,食前鹽酒送下,加至20丸。

1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取地黃汁1升,和搗令勻,丸如梧桐子大。

13.7 附註

地黃煎(《普濟方》卷二二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