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補瀉

鍼灸學 灸法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fǎ bǔ xiè

2 註解

灸法補瀉記載於《黃帝內經靈樞·背輸》:“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艾灸補法艾炷點燃後,不吹其火,待其自滅;艾灸瀉法,醫者用口吹旺艾火,便其速燃,待病人感覺皮膚灼燙,隨即加上艾炷再灸,要使艾火很快熄滅,不傷皮膚楊上善在《黃帝內經太素》中解釋艾灸補瀉時說:“火燒其處正氣聚,故曰補也;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曰瀉也。”[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