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飲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áng qí yǐn

2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黃耆飲

2.1 處方

黃耆(銼)地榆 桑寄生各45克 艾葉15克 白龍骨(研)60克 生地黃60克 生薑15克

2.2 製法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

2.3 功能主治

補益衝任,攝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時下。

2.4 用法用量

每服1 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約隔半小時再服。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3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黃耆飲

3.1 處方

黃耆(銼,炒)半兩,小薊3兩,桑耳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延胡索1兩半,白芷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肉豆蔻2枚(去殼),赤石脂1兩(研),當歸1兩(炙,銼),生乾地黃1兩,芎1兩,白朮1兩,地榆1兩。

3.2 製法

(口父)咀,如麻豆大。

3.3 功能主治

人經候不調,或過多,腰疼重。

3.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4 眼科全書》卷五:黃耆飲

4.1 處方

黃耆車前子細辛黃芩五味子

4.2 功能主治

胎風赤爛外障

4.3 用法用量

白水煎,乳母食後服

4.4 摘錄

眼科全書》卷五

5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黃耆飲

5.1 處方

黃耆3兩,茯神3兩(去水),栝樓根3兩,麥門冬3兩(去心,焙),甘草(炙)3兩,生乾地黃(切,焙)4兩。

5.2 製法

(口父)咀,如麻豆大。

5.3 功能主治

膈消胸中煩渴。

5.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6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黃耆飲

6.1 處方

黃耆1兩(細銼),人蔘1兩,白茯苓1兩(去黑皮),旱蓮子1兩,滑石(研)1兩,桑根白皮(銼)3分,黃芩半兩(去黑心),枳殼半兩(去瓤,麩炒),芒消半兩。

6.2 製法

上爲粗末。

6.3 功能主治

膀胱溼熱小便暴淋澀。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7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黃耆飲

7.1 處方

黃耆1兩半,白朮1兩半,白茯苓1兩半(去黑皮),五味子1兩半,熟乾地黃2兩(焙),牡蠣(煅)2兩,大棗7枚(去核)。

7.2 製法

(口父)咀,如麻豆大。

7.3 功能主治

腎勞盜汗,噓吸少氣

7.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日3次。

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8 普濟方》卷二三一

8.1 方名

黃耆飲

8.2 別名

黃耆湯

8.3 組成

黃耆4兩,芍藥4兩,芎4兩,甘草4兩,生薑1斤。

8.4 主治

虛勞崩中吐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

8.5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酒5升,浸1宿,明旦更以水5升,煮取4升,分4服,日3夜1。凡進2-3劑。

8.6 加減

酒客勞熱,發痔下血,其穀道熱,去生薑,用地黃代之。

8.7 用藥禁忌

凡夏月不得隔宿浸藥;忌菘菜

8.8 附註

黃耆湯(《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御醫撮要》)。《醫方類聚》引《御醫撮要》本方用法:上爲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加生薑一塊子(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9 聖濟總錄》卷十三

9.1 方名

黃耆飲

9.2 組成

黃耆1兩(銼,焙),赤茯苓1兩(去黑皮),羌活1兩(去蘆頭),白殭蠶1兩(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當歸1兩(切,焙),桂1兩(去粗皮),五味子1兩,生乾地黃1兩(焙),甘草1兩(炙,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瓤,焙),玄蔘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人蔘1兩。

9.3 主治

熱毒風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煎取8分;去滓,空心頓服

9.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0 《準繩·女科》卷二

10.1 方名

黃耆飲

10.2 組成

黃耆2錢,生地黃2錢,人蔘1錢,茯神1錢(炒),犀角屑1錢,瓜蔞仁1錢,黃芩1錢,甘草半錢。

10.3 主治

婦人客熱,心胸壅悶,肢節煩疼,不思飲食。

10.4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鍾,加淡竹葉5片,煎至1鍾,不拘時候服。

11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11.1 方名

黃耆飲

11.2 組成

黃耆3分(銼,炒),白茯苓3分(去黑皮),麥門冬3分(去心,焙),黃芩(去黑心)3分,高良薑(炮)1分,烏梅肉(焙)2枚(去核),白朮(銼)半兩。

11.3 主治

小兒渴痢。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8分1盞,煎去滓,取3分,空腹溫服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2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12.1 方名

黃耆飲

12.2 組成

黃耆2兩(銼),杜仲2兩(去粗皮,炙,銼),山茱萸2兩,人蔘2兩,知母(切,焙)2兩,龍骨(碎)3兩。

12.3 主治

消腎。乾渴,小便多,羸瘦少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1枚(擘),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夜2。

12.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13 萬氏家抄方》卷六

13.1 方名

黃耆飲

13.2 組成

白朮7分,黃耆7分,當歸7分,甘草(炙)3分,人蔘5分,桂枝3分。

13.3 主治

痘4-5日,表虛自汗,發不起者。

13.4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13.5 加減

嘔,加藿香;有食,加山楂神曲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