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明 攻介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凡飲食留聚而爲痞者,或以生冷,或以風寒,或以忿怒氣逆,或以勞倦飢餒而飲食疊進,不用消化則積而成矣。然胃氣強者,必不致留聚飲食,而飲食之不能化者,必由脾腎氣弱而然。所以治此者,宜酌虛實而爲攻補,庶乎得效也。諸治法積聚門。宜參而用之。立齋曰∶前證若形氣虛弱,須先調補脾胃爲主,而佐以消導;若形氣充實,當先疏導爲主,而佐以補脾胃。若氣壅血滯而不行者,宜用烏藥散,散而行之。若脾氣虛而血不行者,宜用四君、芎、歸,補而行之。若脾氣鬱而血不行者,宜用歸脾湯,解而行之。若肝腎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逍遙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積痞塊之證,皆以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但當養正辟邪,而積自除矣。雖曰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氣未虛或可少用,若病久虛乏者,不宜輕用。

《良方》烏藥散

(見《古方八陣·和陣》)治血氣壅滯,心腹作痛。烏藥莪術(醋浸炒)桂心桃仁當歸青皮木香等分)上爲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四君子湯

(見血虛經亂

歸脾湯

(見經不調

加味逍遙散

(見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