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明 攻介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崩淋經漏不止

崩漏不止,經亂之甚者也。蓋亂則或前或後,漏則不時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總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百病始生篇》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故凡陽搏必屬陰虛,絡傷必致血溢。知斯二者,而崩淋之義及治療之法,思過半矣。惟是陰虛之說,則但傷營氣,無匪陰虛,而五臟之陰,皆能受病,故神傷則血無所主,病在心也;氣傷則血無所從,病在肺也;意傷則不能統血、攝血,病在脾也;魂傷則不能蓄血、藏血,病在肝也;志傷則不能固閉真陰,病在腎也。所以五臟皆有陰虛五臟皆有陽搏。故病陰虛者,單以髒氣受傷,血因之而失守也。病陽搏者,兼以火居陰分,血得熱而妄行也。凡治此之法,宜審髒氣,宜察陰陽。無火者求其髒而培之、補之;有火者察其經而清之、養之。此不易之良法也。然有火者不得不清,但元氣既虛,極多假熱,設或不明真假,而誤用寒涼,必復傷脾胃,生氣日見殆矣。先賢有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輩以收功。又云∶若大吐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蔘湯救之。厥旨深矣,故凡見血脫等證,必當用甘藥,先補脾胃以益生髮之氣。蓋甘能生血,甘能養營。但使脾胃氣強,則陽生陰長,而血自歸經矣。故曰∶脾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