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纘論》

清 張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苓散

豬苓(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茯苓(十八銖)桂(半兩)白朮(十八銖)上五味子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也。此兩解表裏之藥。故云覆取微汗。茯苓豬苓味淡所以滲水滌飲。用澤瀉味鹹。所以泄腎止渴也。白朮味甘。所以燥脾逐溼也。桂枝味辛所以散邪和營也。欲兼汗表。故用桂枝。專用利水。則宜肉桂。妙用全在乎此。則庶其辛熱而去之。則何能疏肝伐腎通津利水乎。○此逐內外水飲之首劑。金匱治心下支飲眩冒。用澤瀉湯嘔吐思水。用豬苓散隨意取用二三味。成方總不出是湯也。祖劑雲。五苓散傷寒溫熱病表裏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亂吐利。燥渴引飲。並治瘦人臍下有動悸吐涎沫而嘔伺翻胃也。諸如此者。鹹屬水飲停蓄。津液固結。大小便結。但須增損合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