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ān yīn zhú

2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謂:“現音竹,饒州山坡有之,以千層喜。春時短葉中抽細葶,發小葉,梢開綠花,長柄如石斛。一瓣長圓如小指甲,向上翹如首,下有三細尖瓣,下垂如足;復有一長瓣,彎曲如尾。白心點點,頗似青蛙翻肚。莖花齊發,長六七寸,殊狀罕儷。”與圖對照,此觀音竹實爲本種。

3 拼音名

Guān Yīn Zhú

4 別名

蛇兒參、水麥冬騎馬參、龍爪參、雙腎草、走腎草

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蘭科植物舌脣蘭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tanthera japonica(Thunb.)Lindl. [Orchis japonica Thunb.]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6 形態

舌脣蘭,陸生植物,高50-60cm,具粗厚的纖維根。莖直立,無毛,具3-6枚葉。下部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抱莖,無毛,最大的葉長達16cm,寬達5cm,上部的葉漸成苞片狀,浙尖。總狀花序長10-15cm,具10-20餘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綠色,常稍長於子房;花大,初爲白色,後變爲淡黃色;中萼片卵形,兜狀,急尖,長7mm,側萼片反折,斜卵形,急尖,和中萼片等長;花瓣條形,先端鈍,稍短於中萼片,脣瓣條形,不分裂,肉質,長可達2cm;距絲狀,比子房長,達6cm,弧曲;子房圓柱狀,無毛。花期5-6月。

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3500m的密林下草叢中、草坡上或溝谷陰溼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8 性味

味甘;性平

9 功能主治

補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毒。主病後虛弱;肺熱咳嗽痰喘氣壅;白帶虛火牙痛毒蛇咬傷

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11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觀音竹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