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舟骨橋切除術

手術 足跗骨橋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兒童足部畸形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ēn zhōu gǔ qiáo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resection of calcaneonavicular tarsal coalition

3 手術名稱

跟舟骨橋切除術

4 ICD編碼:77.68

4.1 分類

小兒外科/兒童足部畸形的手術/足跗骨橋的手術

4.2 概述

跟舟骨橋切除術用於足跗骨橋的手術治療。 由於先天發育畸形,在跟骨與距骨、跟骨與舟骨和距骨與舟骨之間,可產生完全性或部分性骨性或纖維性連接而形成足跗骨骨橋,Buffon(1769年)首次報道本病,隨後許多學者認爲除在跟骨與距骨之間可形成骨性或纖維性連接外,在距骨與舟骨,跟骨與骰骨之間、骰骨與舟骨之間均可有多處同時發生連接。臨牀上可見足外翻,跗中關活動受限,行走時多出現疼痛以及腓長肌痙攣症狀。休息後其症狀即減輕。足部斜位X線片,可顯示跗骨間有骨性連接。Harris(1948)指出跟骨軸位相可顯示內側跟距橋存在。Korvin(1934)認爲兒童期的跗骨橋可能爲纖維性或軟骨性,距下關活動較好,X線片顯示不明顯,有時僅表現爲跟骨外翻或足的縱弓塌陷。但CT掃描能清楚顯示跗骨橋的部位及範圍。

跗骨橋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兒年齡,跗骨橋的部位,範圍及是否有局部症狀等,選擇治療方法。當病兒出現持續性足部疼痛、腓骨肌痙攣和後足外翻畸形,經非手術治療不能有效地消除足部疼痛和腓肌痙攣,並影響患足的負重與行走功能者,則須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有骨橋切除術和足部矯形及足距下、跗中關穩定性手術。目的是消除疼痛和改善足的負重與行走功能

4.3 適應

跟舟骨橋切除術適用於:

1.先天性跟舟骨橋有持續性足部疼痛,腓骨肌痙攣和足外翻畸形>15°者。

2.病兒年齡在14歲以下者。

4.4 禁忌症

1.跟舟骨橋合併跟距橋或其他跗骨橋者。

2.足部X線片發現距下關節和跗中關節有退行性改變者。

4.5 術前準備

包括良好足後部45°斜位X線片,皮膚準備,合適骨刀等骨科器械。

4.6 麻醉體位

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全身麻醉病兒仰臥位並於大腿近端扎充氣止血帶。

4.7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示意圖見12.27.3.1-1~12.27.3.1-3。

4.8 手術步驟

4.8.1 1.切口

起自外踝尖端下方,呈弧形向前上方延伸,經足背外側,止於第二楔骨長約5cm(圖12.27.3.1-4)。

4.8.2 2.顯露跟舟骨橋

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分離腓骨肌和趾長伸肌間隙,並將其牽向兩側,切斷趾短伸肌止點並整體向遠端遊離,以顯露跗骨竇和骨橋(圖12.27.3.1-5)。

4.8.3 3.骨橋切除

將足做伸屈活動,找到跟骰、距舟和距下關節。爲更容易顯露跟舟骨橋,可先切開跟骰關節囊,但不切開距舟和距下關節,確定跟舟骨橋的邊緣後,用骨刀將骨橋呈矩形完整切除,跟骨側應呈水平面切除,而舟骨側向蹠側與垂直平面呈30°切除,切骨面可用骨銼磨光滑(圖12.27.3.1-6)。

4.8.4 4.填充空腔

爲了防止骨橋切除後有新骨形成,可將趾短伸肌起點填入空腔內並用絲線縫合固定,或在臀部另取脂肪組織填充空腔,然後縫合皮膚切口(圖12.27.3.1-7A、B)。

4.9 術後處理

跟舟骨橋切除術術後小腿管形石膏固定2~3周,然後改用小腿石膏後託固定,開始行足內外活動練習,術後8~10周拆除石膏託,開始負重行走,並堅持距下關內外功能訓練。

5 ICD編碼:81.1402

5.1 分類

骨科/足部手術/扁平足的手術治療/跗骨聯接/跟舟聯接

5.2 概述

跟舟骨橋切除術用於跟舟聯接。跟舟連接一般多發生跟骨前突關節面的外側至舟骨背面外側,雙側性約佔60%,常在8~12歲間發生骨化開始出現症狀。主要症狀爲足易發生疲勞,走路多後足背外側痛,跗骨竇處及骨橋處有壓痛,有不同程度的足跟外翻和足內側縱弓減少和腓骨肌痙攣等。拍照足後部外側45°斜位X線片較易顯示異常的跟舟連接。對無症狀者不需治療。對有症狀者先試行非手術療法,如無效才考慮手術。手術方式有跟舟骨橋切除術三關節固定術兩種,根據病人情況選擇。

5.3 相關解剖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3.2.1.2.1-1,3.23.2.1.2.1-2)。

5.4 適應

跟舟骨橋切除術適用於跟舟連接,症狀較重,經非手術治療無效,年齡女性在14歲以下,男性在16歲以下,跟距和距舟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改變者。

5.5 禁忌症

跟舟連接,年齡女性超過14歲,男性超過16歲及成年人,或跟距、距舟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改變者,不宜做單純跟舟骨橋切除,應施行三關節固定術

5.6 術前準備

包括良好的足後部45°斜位攝X線片,皮膚準備,合適骨刀等骨科器械。

5.7 麻醉體位

採用硬脊膜外麻醉腰麻仰臥位,在大腿中部綁紮氣囊止血帶。

5.8 手術步驟

1.做足背外側弧形切口,自第2楔骨開始,向後延伸至外踝後下方止。注意損傷趾長伸肌腱和腓骨肌腱。將趾短伸肌肌起點從距骨竇處剝離並向下翻轉,顯露距骨竇、跟骨前突及骨橋,認清距舟關節和跟距關節,但不切開此兩關節。

2.查明骨橋後,用寬約1.2cm骨刀將骨橋做長方形整塊切除(圖3.23.2.1.2.1-3~3.23.2.1.2.1-5)。切除範圍要足夠,切骨面可用骨銼磨光滑。

3.用不鏽鋼絲(或鉻制腸線)和直針,將趾短伸肌起點縫合後填入切除骨橋之空隙內,縫針自足內側皮膚穿出,結紮固定於墊有紗布的鈕釦上。

4.按層次縫合切口

5.9 中注意要點

1.切除骨橋範圍要足夠,但要避免傷及距骨頭頸及距下關節面。

2.切除骨橋後留下的空隙要用趾短伸肌肌瓣填充。

5.10 術後處理

跟舟骨橋切除術術後用短腿石膏固定,3周後去除石膏和拆除不鏽鋼絲(或腸線),開始練習足內翻活動及持拐行走,8~10周後可負重行走。

5.11 併發症

跟舟骨橋切除術主要併發症爲切除骨橋時損傷距骨頭頸或距下關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