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沙

中醫病證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n shā

2 註解

番沙   病證名。痧證之一。一名黑痧。《張氏醫通》卷九:“近時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俗名番沙。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脹,不呼不叫,如不急治,兩三時即斃。有微發寒熱腹痛麻瞀,嘔惡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隱隱發斑,此毒邪焮發於表也;亦有發即瀉利厥逆,腹脹,無脈者,此毒邪內伏,不能外發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見斑而殂者,經謂大氣入於臟腑,雖不病而卒死是也。初覺先將紙捻點焠頭額,即以蕎麥焙燥、去殼,取末三錢,溫湯調服。重者,少頃再服即安。”治宜清熱解毒理氣疏表。用香蘇散荊芥薄荷,或梔子豉湯牛蒡子、生甘草;熱甚者,可選用黃芩湯白虎湯涼膈散三黃湯等方。毒甚面黑者,宜急取委中穴,刺出黑血以泄毒,並配合方治及其他急救措施。參見痧條。

治療番沙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