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酸漿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suān jiāng cǎo

2 拼音名

Dà Suān Jiānɡ Cǎo

3 別名

大酸酸、草麻黃、土麻黃土大黃、川滇酸模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蓼科植物戟葉酸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hastatus D. Don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根或全草,洗淨,晾乾或鮮用。

5 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50cm。根莖木質,褐色;莖直立,分枝多,纖細,有溝紋和白粉。葉片3深裂,裂片線形,中裂片長線形或近線狀披針形,長1.5-3.5cm,兩側耳裂片外展或向上彎,裂片長0.5-1.5cm,葉基戟形,全緣,無毛,有白粉;葉柄長於葉片;托葉鞘膜質,撕裂,褐色。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長,有白粉;雌雄異株苞片膜質,撕裂狀;花梗伸出苞外;花被6片,紅色;雌花外輪花被片3,反折,內輪花被片3,直立,有網紋;花柱3枚,柱頭畫筆狀。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500-2000m的河谷灌叢、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7 性狀

性狀鑑別 根細長圓柱形,彎曲,偶有分枝;長達30cm,直徑0.5-1.5cm;斷面木質性,棕黃色,味苦。莖多分枝,節部微膨大;表面有縱紋。葉柄纖細,葉片戟狀分叉,狹窄,長2-5cm,寬1-5mm。總狀花序密集,小花黃色至淡紅色。翅果三棱形。氣微,味苦、澀。

8 化學成份

葉酸模根及根莖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十八烷醇(stearyl alcohol),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edin),大黃甲醚(physcion),8-羥基-3-甲基蒽醌-1-O-(4-O-β-D-吡喃半乳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8-hydroxy-3-methyl anthraquinone-1-O-(4-O-β-D-galactopyransyl)-α-L-rhammopyranoside]。

9 性味

酸;澀;微辛;性溫

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燻洗;搗敷;或研末敷。

12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大酸漿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