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散

溫裏劑 解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shùn sǎn

2 概述

大順散方劑名,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方。[1]

3 別名

二宜湯

4 處方

甘草三十斤,乾薑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炙)各四斤。[1]

5 製備方法

先將甘草用白砂炒至八分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爲度,篩淨,後入肉桂搗爲末[1]

6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煎服;若煩躁,井華水調下,或沸湯點服[1]

每服2錢,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7 功能主治

主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1]

溫中散暑。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泄瀉多渴,心腹煩悶,痢下赤白,腹痛後重;中陰暑,食少體倦,發熱作渴,腹痛吐瀉,脈沉微者。

8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脾胃者,喜燥而惡溼,喜溫而惡寒乾薑肉桂散燥溼杏仁甘草利氣調脾,皆辛甘發散之藥,升伏陽陰中,亦從治之法也。如傷暑寒證者,不可執泥。

2.《古方選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祖仲景大青龍湯,以肉桂桂枝,而變爲裏法。病由暑溼傷脾也,故先將甘草乾薑同炒,辛甘化陽以快脾欲;再入杏仁同炒,利肺氣以安吐逆;白沙,本草主治絞腸痧痛,用之拌炒,以燥脾溼;復以肉桂爲散,俾芳香入陰,升發陽氣以交中焦,去脾之溼,溼去而陽氣得升,三焦之氣皆順,故曰大順

9 附註

二宜湯(原書卷十)。①《景嶽全書》: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大順散”。②本方改爲丸劑,名“杏仁丸”(見《普濟方》)。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