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藤

祛風除溼 中藥材 消腫止痛 中醫學 中藥中毒 發汗 舒筋活絡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o gōng téng

2 概述

包公藤中藥名,出自廣州軍區空軍衛生部《常用中草藥手冊》,爲廣州軍區空軍衛生部《常用中草藥手冊》記載的丁公藤之別名[1]

3 別名

包公藤[2]

4 來源及產地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anth.的藤莖[2]分佈廣東、廣西、雲南[2]

5 性味

辛,溫,有毒[2]

6 功能主治

功在發汗祛風勝溼,舒筋活絡,消腫止痛[2]。主治風溼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腫痛,坐骨神經痛[2]

7 用法用量

內服:水煎或水酒各半煎,3~6g[2]。外用:浸酒局部塗擦[2]

8 使用注意

內服過量中毒,則產生出汗不止,四肢麻痹等症[2]。孕婦忌服[2]

9 化學成分

有效成分東莨菪素、東莨菪苷及包公藤甲素[2]

10 藥理作用

東莨菪素、東莨菪苷有抗炎、消腫作用[2]包公藤甲素有縮瞳及降低眼壓作用,還可收縮支氣管平滑肌,增強心縮力[2]丁公藤還可刺激免疫[2]

11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