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益氣養血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清熱止痢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tóu wēng jiā gān cǎo ā jiāo tāng

4 處方

白頭翁甘草阿膠烊化)各二兩,秦皮黃連黃柏各三兩[1]

白頭翁 甘草 阿膠各6克 秦皮 黃連黃柏各9克

5 功能主治

功能清熱治痢,益氣養血[1]。主治產後下利虛極[1]

功在清熱治痢,益氣養血。主治產後痢疾腹痛裏急後重,便下膿血,氣血不足者。

6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1]

以水7升,煮取2升半,納膠令消盡,分3次溫服

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納膠令消盡,分三次溫服

7 臨牀應用

痢疾患者女,60餘歲。痢下赤白,日數十遍,裏急後重。曾服呋喃西林2日,效果不顯,發熱不高,口乾,尚不作渴,舌質淡紅,舌邊呈細小赤點。幹而無津,脈象細數。認爲老年津血不足,又患熱痢,津血更易耗損。擬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白頭翁12g,黃連6g,川黃柏6g,秦皮9g,阿膠9g(烊),甘草6g,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上午服第1劑,至晚大便已變糞,續進1劑病癒。

8 各家論述

1.《金匱要略論注》:虛極不可無補,但非他味參、術所宜,惡其壅而燥也。亦非芩,澤淡滲可治,恐傷液也。唯甘草之甘涼,清中即所以補中;阿膠之滯潤,去風即所以和血。以此治病即以此爲大補,方知凡痢者溼熱非苦寒不除,故類聚4味之苦寒不爲過。若和血安中,只1味甘草阿膠而有餘。治痢好用參、術者,政由未悉此理耳。

2.《金匱玉函經二注》:傷寒厥陰下利重者,白頭翁湯,4味盡苦寒以治熱,苦以堅腸胃。此產後氣血兩虛,因加阿膠補氣血而止利,甘草緩中通血脈。然下利,血沸也,夫人之血行則利自止,甘草尤爲要藥。此方豈獨治產後哉。

9 附註

白頭翁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三)、甘草湯(《千金翼方》卷七)。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