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NV

病毒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中文名稱

漢坦病毒

2 英文名稱

Hantaan virus;HTNV

3 分類類型

5 漢坦病毒的發現

上世紀30年代,在侵略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軍隊中發生了一種以發熱出血腎臟損害爲臨牀表現的疾病,該病的臨牀過程兇險,病死率高達30%,被命名爲流行性出血熱。1951年在韓國的聯合國軍中發生流行性出血熱的爆發,稱爲朝鮮出血熱。1978年,韓國學者從老鼠體內分離出引起這種疾病的病毒,根據分離病毒的地點,將其命名爲漢坦病毒(Hantaan virus, HTNV)。後來又發現許多其他型別的類似病毒,如漢城病毒、普馬拉病毒、紐約病毒等,將它們歸於漢坦病毒屬

6 漢坦病毒特徵

漢坦病毒布尼亞病毒科漢坦病毒屬的成員,具有四個型,分別爲阿穆爾河病毒、大別山病毒漢坦病毒76-118型和漢坦病毒HV114型。該病毒漢坦病毒屬的大多數成員(如普馬拉病毒、漢城病毒等)一樣,可引起腎綜合徵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漢坦病毒可能在其自然宿主老鼠身上已存在數千年,但人們常誤認爲它們是罕見的病毒

漢坦病毒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與布尼亞病毒科的其它成員相比,漢坦病毒形態具有多形性。病毒顆粒直徑在75 – 210nm之間,平均爲122nm。病毒顆粒由雙層脂質包膜,包膜表面有病毒糖蛋白突起。包膜內含有病毒核蛋白、RNA聚合酶和由病毒核酸組成的核衣殼。漢坦病毒感染細胞內可看到形態不一的包涵體包涵體形狀有絲狀、顆粒狀、顆粒絲狀、小泡狀等。

漢坦病毒爲分節段負鏈RNA病毒基因組由大、中、小三個RNA節段組成,分別編碼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包膜糖蛋白G1、G2和核殼體蛋白。漢坦病毒基因組RNA的5’端和3’端的15-30個鹼基互補,這些互補序列可保持RNA的穩定性,並可能在轉錄複製過程中被RNA聚合酶識別,啓動合成新的RNA。11個鹼基的最末端序列“TAGTAGTAGAC”爲所有漢坦病毒所共有,是漢坦病毒的重要基因特徵之一,是區分漢坦病毒和其它布尼亞病毒的重要依據。漢坦病毒複製轉錄細胞漿內進行。在病毒感染細胞內,病毒的RNA聚合酶將病毒基因組的負鏈RNA轉錄成正鏈RNA(cDNA),cDNA經過修飾成爲mRNA,RNA多聚酶以cDNA爲模板複製負鏈RNA(vRNA),用於子代病毒的裝配,從而完成漢坦病毒生命週期

漢坦病毒進化宿主密切相關,通過長期的進化漢坦病毒成員都具有較嚴格的宿主限制性,就是特定病毒具有特定的宿主。引起人類腎綜合徵出血熱漢坦病毒屬成員有:漢坦病毒(Hantaan virus,姬鼠型)、漢城病毒(Seoul virus,家鼠型)、普馬拉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鼠平型)和杜布羅瓦病毒(Dobrava virus,黃喉姬鼠型等。辛努柏病毒和安第斯病毒病毒是從美洲分離漢坦病毒屬成員,它們引起肺綜合徵漢坦病毒感染的臨牀表現:

7 漢坦病毒感染的臨牀表現

臨牀表現爲腎綜合徵出血熱病毒感染起病急,患者發冷、發熱(38℃以上);全身痠痛乏力、呈衰竭狀;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三紅),呈酒醉貌;眼瞼浮腫結膜充血水腫、有點狀或片狀出血上齶黏膜呈網狀充血、點狀出血腋下皮膚有線狀或簇狀排列的出血點。典型病例有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5個時期。嚴重患者出現大出血腎衰竭。

8 腎綜合徵出血熱分佈

腎綜合徵出血熱病例分佈全世界30多個國家,疫源地分佈五大洲70多個國家,已成爲世界公共衛生問題。中國是腎綜合徵出血熱的高發國家,疫區發病率在3.5/10萬左右,偶有爆發流行,流行期間病死率高達30%。該病在中國分佈範圍廣,疫區類型複雜,是中國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漢坦病毒引起的出血綜合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在歐洲出現,1931年在侵華日軍中出現,在中國曾命名爲“孫吳熱”、“黑河熱”、“虎林熱”及“二道河熱”等。1955年秋冬季,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及陝西秦嶺北坡發生爆發。以後安徽、河南、山西沿黃河流域也發現該病,20世紀80年代全國出現大流行,1986年的發病率達11.08/10萬。

漢坦病毒五大洲78個國家都有分佈,但主要自然疫源分佈於亞歐大陸的2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朝鮮、前蘇聯、日本、土耳其、芬蘭、瑞典、挪威、丹麥、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前南斯拉夫、瑞士、比利時、法國等,其中以中國、朝鮮和前蘇聯發病人數居多。該病已在32個國家發生疫情,疫區分佈病毒分佈地區基本相同。

9 宿主範圍和傳播途徑

漢坦病毒引發的腎出血綜合徵是多宿主自然疫源性動物源性疾病。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有其相對固定的宿主鼠。世界上已發現173種(包括亞種變種)陸棲脊椎動物(Vertebrate)自然感染HV,包括151種哺乳動物和18種鳥類,哺乳動物中齧齒目(Rodentia)106種,兔形目(Lagmorpha)5種,食蟲目(Insectivora)21種,食肉目(Carnivora)9種,偶蹄目(Artiodactyla)6種,靈長目(Primates)1種,翼手目(Chiroptera)3種。漢坦病毒的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是鼠科(Muridae)姬鼠屬(Apodemus)的黑線姬鼠(A. agrarius)、黃喉姬鼠(A. flavicollis)。

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有動物源性傳播、媒介傳播和垂直傳播三種途徑。動物源性傳播主要是經鼠傳播。帶病毒動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及其所形成的氣溶膠常漂浮在空氣中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傳播給人,動物源性傳播的另一條途徑是經破損皮膚傷口傳播病毒污染食物經消化傳播也是病毒傳播途徑之一。蟎媒傳播主要通過革蟎恙蟎傳播。垂直傳播是患病孕婦將病毒傳播嬰兒

10 病毒性腎出血綜合徵的預防與治療

病毒性腎出血綜合徵的預防以滅鼠和疫苗接種爲主,治療要針對發熱、大出血低血壓等不同病症對症進行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