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學 2011年08月13日修訂版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醫眼科學是研究眼與眼的附屬器官生理、病理,和胞瞼、白睛、黑睛、瞳神等眼科疾病診治與預防的臨牀中醫學。

中醫眼科學的特點

中醫眼科學的特點是以中醫理論體系爲基礎來研究眼的發生、形成、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機以及診斷和防治眼病。

中醫眼科學的歷史

中醫眼科學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春秋前後開始萌芽,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眼病的記載,發展至秦漢時期即具雛形。宋代太醫局使眼科獨立出來,爲醫學13科之一。以後逐步形成獨立的學科體系,歷代均有所進步和發揮。但至解放前百餘年間,學術發展處於停滯狀態,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中醫眼科學才得以較迅速的發展,尤其自1976年後,進入復興時期,學術水平不斷提高。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