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膏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處方

瓜蔞(大者一個.去皮),黃蠟一兩半,白芷(淨揀)半兩,麻油(清真者)六兩,麝香(研)一錢,松脂(研)一錢半,零香、藿香,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升麻黃蓍、赤芍藥、白芨、白蘞、甘草(淨揀),各一分。

炮製

上以油浸七日,卻比出油,先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慢火煎黃色,用絹濾去渣。入銀、石鍋內,入蠟並麝香、松脂,熬少時,以瓷盒器盛。

功能主治

摩風止痛,消腫化毒。治一切傷折瘡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薄攤絹帛上貼。

若頭面風癬癢,瘡腫疼痛,並塗磨令熱,頻頻用之。

如耳鼻中肉鈴,用紙拈子每日點之,至一月即愈。

如治灸瘡及小兒瘤瘡,塗之兼滅瘢痕,神效。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普濟方》卷二九五

組成

白礬指頭大,膽礬2豆大,硫黃2豆大,硇砂5粒豆大,砒指頭大,乳香末半錢,黃丹半錢,硃砂3錢。

主治

痔瘤。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油調塗,日3次。至3-4日,其痔瘤皆黑色便不用,只用催落藥。

製備方法

前5味同入黑盞內,火煅過,候冷取出,入餘藥同研勻。

《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

草烏3兩(煨),火姜3兩(煨),白芷1兩,官桂1兩,赤芍藥1兩。

主治

痘毒流注。

用法用量

熱好酒調塗,不留孔,每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醫林改錯》卷下

別名

勝玉膏

組成

香油1斤,白蘞4錢,升麻4錢,當歸4錢,川芎4錢,連翹4錢,銀花4錢,甲片4錢,川烏4錢,象皮4錢,乳香1錢半(末),沒藥1錢半(末),輕粉3錢(末),冰片3分(末),麝香3分(末),白佔2兩。

主治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攤貼之。

製備方法

將前9味藥入油內炸枯色,去滓,入官粉3合,離火,再入乳、沒、粉、片、麝,攪勻,再將白佔投入於內。

《普濟方》卷五十二

組成

白蘞、白芷、茅香、零陵香各等分,栝樓仁半兩,麝香少許。

功效

令人面光潤不皴,退一切(黑幹)(黑曾)。

用法用量

前3味以香油煎令稍焦,去滓,以蠟少許調勻,用度爲妙。

《局方》卷八(續添諸局經驗祕方)

組成

瓜蔞大者1個(去皮),黃蠟1兩半,白芷(淨揀,銼)半兩,麻油(清真者)6兩,麝香(研)1錢,松脂(研)1錢半,零香1兩,藿香1兩,杏仁(去皮尖)1分,升麻1分,黃耆1分,赤芍藥1分,白及1分,白蘞1分,甘草(淨揀,銼)1分。

功效

摩風止痛,消腫化毒,兼滅瘢痕。

主治

一切折傷,瘡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薄攤絹帛上貼。若頭面風癬癢,瘡腫疼痛,並塗磨令熱,頻頻用之。如耳鼻中肉鈴,用紙拈子每日點之,至1月即愈。如治灸瘡及小兒瘤瘡,塗之。

製備方法

上以油浸7日,卻比出油,先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慢火煎黃色,用絹濾去滓,入銀、石鍋內,入蠟並麝香、松脂,熬少時,以瓷盒器盛。

《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

蕤仁(去皮)40個,杏仁(去皮尖)7個,硼砂(透明者)黑豆大,滴乳香黑豆大,牙消黑豆大,輕粉1大錢,腦少許,麝少許。

主治

諸風毒眼赤澀,眵淚隱痛,或生瘀肉翳膜。

用法用量

每點半粟米許。

製備方法

取蕤仁、杏仁二味同研如膏,攤在瓷碗內,用熟艾如雞子大燒煙,燻令如粟米色,取下細研,與餘藥同研入白蜜少許,研爲膏,用瓷合盛。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

栝樓大者1枚(取瓤子,細銼爛爲度),零陵香1分,芍藥1分,藿香葉1分,甘草(炙)1分,黃耆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1分,香白芷半兩,清油10兩,黃蠟1兩半,麝香(研)1分,當歸1分,烏蛇(酒浸,取肉,焙)半兩,生薑(切)1兩。

功效

摩風止痛。

主治

一切毒腫疼痛。

用法用量

貼腫處。

製備方法

上藥除黃蠟、麝香外,細銼,如麻豆大,以油浸於銀石器內,慢火養1日,次日添火,熬令黃色,用綿濾去滓後,入黃蠟攪勻,看硬軟,欲凝方可下麝香,傾在瓷罐子內,候冷。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