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茵陳四逆湯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茵陳四逆湯

茵陳附子乾薑甘草湯(《醫門法律》卷六),茵陳姜附湯(《類證治裁》卷四)。乾薑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陳180克治黃疸陰證。皮膚涼又煩熱,欲臥水中,喘嘔,脈沉細遲無力而發黃者。上銼。每服酌量多少,水煎,涼服。《衛生寶鑑·補遺》方名茵陳四逆湯別名加味姜附湯、茵陳附子乾薑甘草湯、茵陳姜附湯組成甘草2兩,茵陳蒿2兩,乾薑1兩半,附子1個(破8片)。主治陰黃。病人脈沉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陰黃。皮膚涼又煩熱,欲臥水中,喘嘔,脈沉細遲無力;皮膚冷,心下硬,按之痛,身體重,背惡寒,目不欲開,懶言語,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脈緊細而發黃。用法用量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溫,作4服。製備方法上爲末。各家論述《醫方考》:此陰證發黃也。陰寒盛於下,則戴陽於上,故上體見陽證,下體見陰證;陰盛於下,故見陰脈之沉遲,兼陰證之四逆;陽戴於上,故見陽證之發黃,上體之自汗也。茵陳,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