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陽關 2015年07月09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膝陽關爲經穴名(Xīyángguān GB33)。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膝:膝部;陽:陰之對,指外側;關:機關,指膝關節。穴在膝關節外側,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膝陽關原名陽關。《備急千金要方》名關陽。《鍼灸大成》名足陽關。近稱膝陽關。別名寒府、陽陵、關陵,屬足少陽膽經。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另說在陽陵泉上5寸(《千金翼方》)、2寸(《鍼灸資生經》);“在膝眼旁1寸”(《鍼灸集成》)。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末支和膝上外側動、靜脈。

標準定位

位於膝部,股骨外上髁後上緣,股二頭肌腱與髂脛束之間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膝陽關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

取法

位於膝部,股骨外上髁後上緣,股二頭肌腱與髂脛束之間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陽陵泉直上,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髂脛束後緣→腓腸肌外側頭前方[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膝陽關穴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髂脛束、股外側肌、股中間肌。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分佈有股外側皮神經末支。皮膚由股外側皮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有膝上外側動、靜脈。

功用

有疏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疏利關節,祛風化溼。

主治病症

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脛疼痛、屈伸不利、風寒溼痹、肌膚不仁、鶴膝風、腳氣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1.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腳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股外側皮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

刺灸法

一般針直刺1.0~1.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51.

刺法:直刺0.8~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膝部和大腿外側。

灸法: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膝陽關配膝眼、陽陵泉,有利關節,通筋脈的作用,主治膝關節炎。

膝陽關配委中、承山,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膕筋攣急。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陽關、環跳、承筋,主脛痹不仁。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膝外痛不可屈伸,風痹不仁。

《類經圖翼》:主治風痹不仁,股膝冷痛,不可屈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