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病·發作期 2016年07月1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癇病·發作期(attacking stage of epilepsy seizur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發作階段的癇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分陽癇、陰癇[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癇病·發作期的分類

陽癇

陽癇(yang epileps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2.。是指風火痰邪,上擾神竅,平素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咽乾,便祕尿黃;病發前多有眩暈、頭痛而脹,胸悶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狀;以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目上視,四肢抽搐,面色潮紅、紫紅轉爲青紫或蒼白,口脣發紺,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鳴,或怪叫,移時甦醒如常人,甚至二便自遺,舌紅,苔白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癇病發作期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即兼見陽證爲主的癇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2.

陽癇的症狀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病先身熱,瘈瘲,驚啼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爲陽癇。”

陽癇的病因病機及治療

《雜病源流犀燭·諸癇源流》:“陽癇必由痰熱客心胃,聞驚而作,甚則不聞驚亦作。宜用寒涼藥。”方宜妙香散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2.

陽癇的辨證分型

癇病·痰火擾神證

癇病·痰火擾神證(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火熱與痰濁交結,閉擾心神,以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強痙拘攣,口中有聲,口吐白沫,煩躁不安,氣高息粗,痰鳴漉漉,口臭便幹,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陽癇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癇病·肝火痰熱證

癇病·肝火痰熱證(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liver-fire and phlegm-hea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肝火痰熱互結,以平日情緒急躁,每因焦急鬱怒誘發癲 ,發作時昏僕抽搐吐涎,或有吼叫,二便自遺; 止後,仍煩躁不安,失眠等爲常見症的陽癇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癇病·風痰閉竅證

癇病·風痰閉竅證(epilepsy with syndrome of wind-phlegm blocking orifice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風痰閉阻清竅,以猝然昏僕,目晴上視,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鳴,舌淡紅,苔白膩,脈滑等爲常見症的陽癇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陰癇

陰癇(yin epileps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病證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3.。是指虛體瘀痰,內閉神竅,平素食慾不佳,神疲乏力,噁心泛嘔,胸悶咯痰,大便溏薄,以發 時面色暗晦萎黃,手足清冷,雙眼半開半合,神昏,僵臥拘急,或顫動,抽搐時發,口吐涎沫,口不啼叫,或聲音微小,呆木無知,但一日十數次或數十次頻作,醒後全身疲憊癱軟,數日後逐漸恢復,舌淡,苔白厚膩,脈沉細或沉遲等爲常見症的癇病發作期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即兼見寒象的癲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3.

症狀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病先身冷,不驚瘼,不啼喚,而病發時脈沉者爲陰癇。”

病因病機及治療

《雜病源流犀燭·諸癇源流》:“陰癇亦本痰熱,緣醫用寒藥太過,損傷脾胃,變而成陰。宜用溫補燥溼藥。”方用五生丸、引神歸星丹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