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酒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Wujiapi Jiu

標準編號

WS3-B-0034-89

處方

五加皮  50g 青風藤 13g 當歸 13g 川芎 13g 海風藤 13g 木瓜 13g 威靈仙 13g 白芷 19g 白朮(麩炒) 19g 紅花 25g 牛膝 25g 菊花 25g 黨蔘 75g 薑黃 75g 獨活 6g 川烏(制) 6g 草烏(制) 6g 玉竹 200g 豆蔻(去殼) 9g 檀香 13g 肉豆蔻(煨) 9g 丁香 6g 砂仁 6g 木香 6g 陳皮 50g  肉桂 6g

製法

以上二十六味,粉碎成粗粉;另取白酒(55度)20kg,照流浸膏劑與浸 膏劑項下滲漉法(附錄11頁)滲漉,收集滲漉液;另取蔗糖 2000g製備成糖漿,加入滲 漉液中,混勻,靜置,濾過,即得。

性狀

本品爲桔黃色澄清液體;氣芳香,味甘、微苦。 ?

檢查

乙醇量 應爲40~55%(附錄50頁)。   其它 應符合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5頁)。

功能與主治

舒筋活血,除溼祛風。用於風溼痹痛,手足痙攣,四肢麻木,腰 膝痠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5~30ml,一日 3次。

注意

孕婦忌服。

貯藏

密封,置陰涼處。

《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方名

五加皮酒

別名

五加酒

組成

五加皮1斤,枳刺2升([口父]咀,炙),豬椒根皮8兩,丹蔘8兩,桂心3兩,當歸3兩,甘草(炙)3兩,天雄(炮)4兩,秦椒(汗)4兩,白鮮皮4兩,通草4兩,芎5兩,乾薑5兩,薏苡仁半升,大麻仁3升(研爲末)。

主治

筋痹,好悲思,顏色蒼白,四肢噓嗡,腳手拘攣,伸動縮急,腹中轉痛。

用法用量

初服6-7合。稍稍加之,以知爲度。

製備方法

上(口父)咀,以絹袋貯,酒4鬥漬,春、夏4宿,秋、冬6-7宿。

用藥禁忌

忌生蔥、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附註

五加酒(《千金》卷十一)。

《聖惠》卷四十五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3兩,薏苡仁5兩,羚羊角屑3兩,防風3兩(去蘆頭),生乾地黃半斤,獨活3兩,牛蒡根半斤(去皮),桂心1兩,牛膝5兩(去苗),黑豆半斤(炒熟),海桐皮2兩,大麻仁半兩。

主治

腳氣發動,煩熱疼痛,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於食前隨性暖服。

製備方法

上銼,用生絹袋盛,以無灰酒3鬥,浸6-7日。

《聖惠》卷九十五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細銼)1升。

主治

風痹不仁,四肢攣急疼痛。

用法用量

候熟,任性飲之。不令至醉。

製備方法

以清酒1鬥,漬10日。溫服1中盞,1日3次;亦可與術20斤,地黃20斤(細銼),以水1石5鬥,煮取1石,以漬細曲10斤,黍米1石,淨淘炊熟,都拌和入甕,蓋覆如法。

《本草綱目》卷二十五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洗,颳去骨)。

功效

壯筋骨,填精髓。

主治

一切風溼痿痹。

用法用量

煎汁,和曲、米釀成,飲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飲。

《赤水玄珠》卷十一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半斤,蒼耳子6兩,枸杞子4兩,苡仁4兩,生地黃2兩,木香5錢。

主治

筋痿拘攣疼痛,不便屈伸。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心酒送下;其酒聽飲,但常使酒氣頻相接爲妙。

製備方法

以好酒1大埕,將藥用囊盛懸埕中,浸7日取出,焙乾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飼鶴亭集方》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4兩,熟地2兩,當歸1兩5錢,制首烏1兩,杖仲1兩,川斷1兩,川芎1兩,紅花油1兩,松節1兩,威靈仙1兩,海風藤6錢,秦艽6錢,羌活5錢,獨活5錢,虎脛骨5錢,官桂2錢,炙甘草2錢,紅棗3斤4兩。

功效

祛風勝溼,逐瘀舒筋。

主治

肌膚瘀血,筋骨拘攣。

用法用量

酒30斤,泡透。溫服。

《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3兩,宣木瓜3兩。

主治

足脛痛。

用法用量

上用無灰好酒1樽,入前2藥,煮1蛀香,食前飲之。

《外科大成》卷二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8兩,當歸5兩,牛膝4兩,無灰酒1鬥。

主治

鶴膝風。

用法用量

煮3炷香。1日2服,以醺爲度。

《仙拈集》卷二

方名

五加皮酒

組成

五加皮3錢,胡椒7粒,鼠屎7粒,姜3片。

主治

骨節痛,腰疼不拘何時。

用法用量

用好燒酒1斤,煮1炷香。食飽略後儘量飲,取微汗,輕者1次,重者2-3次。以愈爲度。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