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 2016年04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太淵|Taiyuan|Taiyuan|Great Gulf|LU9|P9|P9|LU9|L9|LU9|9

太淵爲經穴名(Tàiyuān LU9)[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代號LU9[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別名大泉、太泉、鬼心[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屬手太陰肺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手太陰肺經五輸穴的輸穴、原穴,五行屬土;八會穴中的脈會[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淵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淵,脈氣旺盛,故名太淵[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主治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腫痛,胸痹,胸悶,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氣上逆,腹脹,噫氣,嘔吐,嘔血,心絞痛,無脈症,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腕痛,手腕無力,半身不遂,肋間痛,掌中熱,目生翳膜,咽乾,聾啞,無脈症,經閉,痛經等。

別名

鬼心、太泉(《備急千金要方》)、大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太淵二。

穴名解

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淵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淵,脈氣旺盛,故名太淵[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太,古作大,同大而有加甚之義。《說文解字》段注:“後世凡言大,而以其義形容未盡則作太”。淵有深義,又指口中之津。太淵爲神話傳說中的天池。口之津與肺之脈內外相應,亦天地合氣水津四布之象,爲本經原穴。“原”意爲“源”,乃生命之源之意,故原穴爲本經脈氣之源,指脈氣深聚之處,因而稱爲太淵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異性

手太陰肺經五輸穴之輸穴,五行屬土;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所屬部位

[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2.

定位

標準定位: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

太淵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當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太淵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在手太陰肺經中的位置

太淵在手太陰肺經中的位置

太淵的位置

太淵的位置

上肢內側部經穴——太淵的位置

上肢內側部經穴——太淵的位置

太淵

太淵的位置(手太陰肺經)

太淵

太淵的位置(肌肉)

太淵

太淵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取法

仰掌取穴,在腕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仰掌,在腕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穴位解剖

太淵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橈骨骨膜。有橈動、靜脈。分佈着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針在皮下筋膜內,經橈神經淺支、頭靜脈與橈動脈掌淺支之間,穿前臂筋膜,在橈動、靜脈外側,拇長展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達深部橈骨骨膜。前肌(腱)由橈神經支配,後肌(腱)由正中神經支配。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和拇長展肌腱[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橈動、靜脈幹經過,有正中神經肌支和骨間後神經(橈神經分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

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橈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功效與作用

太淵穴有止咳化痰,通調血脈的作用。

太淵穴有宣肺止咳,寬胸利氣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太淵穴爲手太陰肺經之原穴,爲肺臟原氣經過和留止之處,又爲五輸穴之輸穴,配五行屬土,爲肺金之母,故擅治肺氣虛諸證[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穴爲脈之會穴,故可治血脈閉阻之無脈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手太陰經筋“下結胸裏……抵季肋”,故太淵穴治療肋間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還循胃口……從肺系橫出腋下”,故太淵穴能治胃腸病、咽喉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穴有順氣平喘、化痰止咳之用,治肺脹、喘滿、狂言、嗌幹、妒乳等症,以清涼退熱之功爲多,凡諸鬱熱之宜以清涼者,皆可取此穴[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主治病症

太淵穴主治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百日咳,咳血,唾血,咽喉腫痛,胸痹,胸悶,胸痛,胸背痛,心痛,心悸,噫氣上逆,腹脹,噫氣,嘔吐,嘔血,心絞痛,無脈症,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手腕痛,手腕無力,半身不遂,肋間痛,掌中熱,目生翳膜,咽乾,聾啞,無脈症,經閉,痛經等。

太淵穴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無脈症、手腕痛[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

太淵主要用於呼吸系統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氣喘、唾血、支氣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結核、胸悶、心痛、心悸、噫氣上逆、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臂內廉痛、掌中熱、無脈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太淵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肺胸病:外感,咳嗽,氣喘,心痛,胸背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胃腸病:腹脹,噫氣,嘔吐,嘔血[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婦科病:經閉,痛經[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五官病:咽喉腫痛,目生翳膜,咽乾,聾啞[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經脈病:手腕無力、疼痛,半身不遂,肋間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其他病:無脈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

循環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症,脈管炎;

其它: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配伍

太淵配列缺治咳嗽風痰[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太淵配內關、神門治胸痛,心悸,心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治失眠[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人迎治無脈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太淵配內關、四縫,治百日咳[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魚際、肺俞、列缺,治咳嗽、氣喘[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豐隆、天突,治風痰咳嗽[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內關、人迎,治無脈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太淵配內關、衝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避開橈動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

直刺0.2~0.3寸,局部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注意:穴下有橈動脈,針刺時應避開動脈。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1.[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禁直接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艾條灸3~5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注意:不宜瘢痕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唾血振寒嗌幹,太淵主之。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醫宗金鑑》: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症。

《鍼灸甲乙經》:病溫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淵,留針一時取之。若未滿五日,禁不可刺也。咳逆,煩悶不得臥,胸中滿,喘不得息,背痛,太淵主之。臂厥,肩膺胸滿痛,目中白翳眼青,轉筋,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數咳,喘不得息,臂內廉痛,上膈,飲已煩滿,太淵主之。狂言,太淵主之。唾血,振寒,嗌幹,太淵主之。口僻,刺太淵,引而下之。

《鍼灸大成》:主胸痹逆氣,善噦,嘔飲食,咳嗽,煩悶不得眠,肺脹膨,臂內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熱,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脈澀,咯血嘔血,振寒,咽乾,狂言,口僻,溺色變,卒遺矢無度。

研究進展

對肺功能有明顯調整作用:用肺功能測定儀檢測針刺太淵後肺通氣功能障礙者的肺功能,結果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佔用肺活量的比值及最大用力呼氣中段流量數值均升高,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太淵有改善肺通氣量的作用,可使肺呼吸功能加強。[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針刺太淵穴可降低氣道阻力,改善肺通氣量,使肺的呼吸機能加強[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對血液運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較好的療效:臨牀觀察表明,針刺太淵對咯血及腦出血均有顯著效應[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對血壓有較好的調整作用:臨牀觀察表明,針刺太淵對3期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0.

臨牀觀察,針刺太淵穴對咯血及腦出血均有顯著效應,對血壓有一定的調整作用,對三期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