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 2015年11月3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太溪:1.古代全身遍診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2.經穴名;3.經外奇穴名。

古代全身遍診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太溪

太溪爲古代全身遍診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爲足少陰腎經動脈,即下部地,以候腎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經穴名·太溪

太溪爲經穴名(Tàixī KI3)[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代號KI3[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別名呂細、內崑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屬足少陰腎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本經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大:甚大;溪:溝溪[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穴在內踝與跟腱的間隙中,如居溝溪,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位於內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的中點[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圖22(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取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

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仰臥或正坐垂足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與跟腱、蹠肌腱之間→踇長屈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前方有脛後動、靜脈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與跟腱、蹠肌腱之間、趾長屈肌。前方有脛後動、靜脈。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向前歸流大隱靜脈,向後歸流小隱靜脈。跟腱前方及兩側脂肪組織較發達。分佈着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佈。脛神經和脛後動脈體表投影的下點則在內踝和跟腱之間,神經在動脈的後方。脛骨後肌、趾長屈肌肌腱均受脛神經支配。

特異性

五輸穴之輸穴,五行屬土;足少陰經之原穴。

功用

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有益腎、清熱、安神、健腰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主治病症

主治前陰、肺胸、五官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遺精、陽痿、遺溺、月經不調、經閉、疝瘕積聚、不眠、癲狂、咳喘、唾血、頭痛、牙痛、咽喉腫痛、鼻衄不止、耳鳴耳聾、熱病煩心、多汗、心痛、胸脅支滿、消渴、黃疸、痿症、腰痛、足跟腫痛、兩腿生瘡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腎炎、膀胱炎、口腔炎、慢性咽炎、神經性耳聾、神經衰弱、乳腺炎、下肢癱瘓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鳴,耳聾,視力減退,咳嗽,氣喘,咯血,消渴,不寐,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小便頻數,腰背痛,足跟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精,遺尿;

2. 呼吸系統疾病: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

3. 五官科系統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

4. 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癱瘓,足跟痛,腰肌勞損;

5. 其它:心內膜炎,神經衰弱,乳腺炎,膈肌痙攣。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2.深刺透崑崙穴,局部酸脹,麻電感向足底擴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爲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鍼灸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醫宗金鑑》: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研究進展:

喉痹 以太溪爲主,治療陰虛咽喉腫痛,效果良好。

腎絞痛 據報道刺雙側太溪,以患者有發麻發脹感向足跟部放射爲度,治療23例,經針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對腎功能影響 據報道針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增高,尿蛋白減少,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這種效應維持約2~3小時,個別可達數日,浮腫亦減輕,對腎炎患者有一定治療效果。

經外奇穴名·太溪

太溪爲經外奇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出《鍼灸真髓》。

位置

位於足內踝前下0.5寸處,當內踝下部與舟骨結節下部連線之中點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左右計2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功能主治

主治喉痛、扁桃體炎、中耳炎、喘息、腎臟病、婦科病[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