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 2009年08月2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英文名

eosinophil

別名

嗜酸性粒細胞數,EOS

概述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2%-4%,即100-350個細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有明顯的晝夜週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時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週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細胞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的胞質內含有較大的、橢圓形的嗜酸性顆粒。這類白細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內的作用

①限制嗜鹼性粒細胞在速發性過敏反應中的作用。當嗜鹼性粒細胞被激活時,釋放出趨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到同一局部,並從三個方面限制嗜鹼性粒細胞的活性:一是嗜酸性粒細胞可產生前列腺素E使嗜鹼性粒細胞合成釋放生物活性物質的過程受到抑制;二是嗜酸性粒細胞可吞噬嗜鹼性粒細胞所排出的顆粒,使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不能發揮作用;三是嗜酸性粒細胞能釋放組胺酶等酶類,破壞嗜鹼性粒細胞所釋放的組胺等活性物質。

②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在對蠕蟲的免疫反應中,嗜酸性粒細胞有重要的作用。這類粒細胞的細胞膜上分佈有免疫球蛋白Fc片斷和補體C3的受體。在已經對這種蠕蟲具有免疫性的動物體內,產生了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IgE。蠕蟲經過特異性IgE和C3的調理作用後,嗜酸性粒細胞可藉助於細胞表現的Fc受體和C3受體粘着於蠕蟲上,並且利用細胞溶酶體內所含的過多氧化物酶等酶類損傷蠕蟲體。在有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等情況時,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正常值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50~300)×106/L (50~300/mm3)。

化驗結果意義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①過敏性疾患: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結節性多動脈炎、藥物過敏、血清病等。 ②皮膚病:天皰瘡、皰疹性皮炎、癢疹、多形性滲出性紅斑、溼疹等。 ③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肺吸蟲病、囊蟲病等。 ④感染症:猩紅熱、麻疹潛伏期、呂弗琉(L?ffler)綜合徵、感染性疾病恢復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惡性貧血、家族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⑥其他:放射線照射後、卵巢腫瘤、肉樣瘤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

(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①感染: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 ②藥物:用ACTH、腎上腺皮質激素後等。 ③應激狀態。

化驗取材

血液

化驗方法

血常規檢查

化驗類別一

臨牀血液檢查

化驗類別二

血常規檢查

參考資料

《新編臨牀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 支氣管哮喘
  • 肉樣瘤病
  • 卵巢腫瘤
  • 肺吸蟲病
  • 霍奇金病
  • 藥物過敏
  • 副傷寒
  • 鉤蟲病
  • 蛔蟲病
  • 囊蟲病
  • 猩紅熱
  • 血清病
  • 天皰瘡
  • 溼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