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 2016年04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石門:1.經穴名;2.穴名。

經穴名·石門

[穴位基礎信息表]石門|Shimen|Shihmen|Stone Gate|CV5|5|VC5|VC5|KG5|Cv5|Co5

石門爲經穴名(Shímén CV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出《鍼灸甲乙經》。別名命門、丹田、利機、精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屬任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石門是三焦的募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石即岩石,門即門戶,此穴能治下腹硬塊之石積病,並有絕孕之說,故名石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標準定位

石門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石門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下2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石門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2寸,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仰臥位。石門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

石門穴的位置

石門穴的位置

石門穴的位置

石門穴的位置

取法

在臍下2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石門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2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穴位解剖

石門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特異性

石門穴爲三焦募穴

功效與作用

理氣止痛、通利水道

石門穴有補腎調經、清利溼熱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主治病症

石門穴主治小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泄瀉,痢疾,遺尿,尿閉,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尿瀦留,高血壓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石門穴主要用於小腹、肝腎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脹堅痛、小腹絞痛、奔豚、水腫、尿瀦留、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惡露不盡、瀉痢不禁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現又多用石門穴治療胃下垂、消化不良、闌尾炎、慢性腸炎、高血壓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治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絞痛,陰囊入小腹,氣淋,血淋,產後惡露不下止,陰縮入腹,奔豚,水腫,嘔吐血,食谷不化,腸炎,子宮內膜炎。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5~1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鍼灸甲乙經》:“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絕子。”

一般直刺0.5~1.0寸,孕婦慎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5.

配伍

石門穴配商丘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石門穴配三焦俞、關元治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石門穴配關元治產後腹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石門配三焦俞,屬俞募配伍,有調補三焦,氣化水液的作用,主治腹脹,腹水,癃閉。

石門配商丘,有通達下焦,運化水氣的作用,主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

石門配氣海,有溫下焦,補元氣,固精血的作用,主治下元虧損崩中漏下。

石門配大腸俞,有補下焦,行水氣的作用,主治大便不禁,腸鳴腹痛。

石門配歸來,有清熱去溼的作用,主治疝氣,少腹脹滿,月經不調。

現代研究

針刺石門穴,可調整避孕婦女的血壓,又可降低實驗性高血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灸雌白鼠“石門”可以降低其受孕率,有一定避孕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絕子。

《類經圖翼》:一傳欲絕產,灸臍下二寸三分,陰動脈中三壯。

穴名·石門

石門爲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見《西方子明堂灸經》。“門”疑繁體“關”之誤,即石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石關爲經穴名(Shīguān KI18)[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出《鍼灸甲乙經》。《太平聖惠方》作右關[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別名石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屬足少陰腎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石關是衝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石即岩石,關即關要,腹水病古稱石水,此穴爲治療石水要穴,故名石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定位

石關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石關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石關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3寸,旁開0.5寸處(《類經圖翼》)[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另說在臍上2寸,旁開0.5寸(《鍼灸甲乙經》);臍上2寸,旁開1.5寸(《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

石關穴的位置

石關穴的位置

石關穴的位置

石關穴的位置

取法

仰臥位,在肓俞上3寸,建裏(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

石關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穴位解剖

石關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及鞘內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分佈着第八肋間神經。皮膚由第七、八、九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佈。穴位深部,腹腔內相對應器官有胃,橫結腸及胰體。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布有第八肋間神經,並有腹壁上動、靜脈的分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特異性

石關穴是足少陰經與衝脈之交會穴。

功效與作用

攻堅消滿,調理氣血。

石關穴有和腸胃、消積滯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主治病症

石關穴主治腹痛,嘔吐,呃逆,便祕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石關穴主治脾胃等疾患,如飲食不化、翻胃吐食、呃逆、多唾、腹痛、便祕、脊強、不孕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現代又多用石關穴治療食道痙攣、胃痙攣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1. 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便祕,腸炎,食管痙攣;

2. 婦產科系統疾病:盆腔炎,不孕症,痛經;

3. 其它:結膜充血,尿路感染。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放散至上腹。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6.

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

石關配內關、足三裏,有寬中理氣,調和胃腸的作用,主治胃痛,腹痛,嘔吐,膈肌痙攣。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衝脈、足少陰之會。

《備急千金要方》: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

《循經考穴編》:嘔逆氣喘,脾胃虛寒,飲食不消,翻胃吐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