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內外傷辨》卷下:神應丸

處方

黃蠟60克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乾薑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6克

製法

上先將黃蠟用好醋煮,去滓穢,將巴豆、杏仁同炒黑,煙盡,研如泥,將黃蠟再上火,入小磨麻油15克,溶開,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內,同攪,旋下丁香、木香等藥末,研勻,搓作挺子,油紙裹了旋丸用。

功能主治

治內傷生冷,腹痛腸鳴,米穀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時用溫米飲送下,一日三次。

摘錄

《內外傷辨》卷下

《醫略六書》卷十九:神應丸

處方

大黃90克(酒浸,九制)人蔘18克 鱉甲60克(生醋炒)當歸60克 桃仁60克(去尖)生地120克 黃芩30克 甘草18克

製法

搗爲細末,韭汁糊丸,每丸9克,硃砂爲衣。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治幹血癆。幹血內結,瘀熱不化,鬱久成癆,男子則遺精,女子則不育,脈澀沉數。

用法用量

經閉者,紅花酒下2丸,骨蒸者,地骨皮,咳嗽者,桑白皮,並俱用童便煎淨汁送下1丸。

備註

方中大黃蕩熱啓閉,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經;人蔘扶元補氣,生用少佐諸藥以助力;鱉甲、桃仁散結破堅;甘草緩衝州之氣;黃芩清內伏之熱;當歸養血活血,助生地以滋新血;丸以韭汁開血結,衣以硃砂寧心神,配合成方,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摘錄

《醫略六書》卷十九

《證治寶鑑》卷六

方名

神應丸

組成

大黃、鱉甲、桃仁、當歸、生地黃、人蔘、甘草、黃芩。

功效

消其瘀血。

主治

鬱癆日久則舊血不去,新血不生,氣澀血枯,變爲幹血勞證。

製備方法

韭汁和爲丸,硃砂爲衣。

用藥禁忌

此藥只可一服,病深者,一月後再服除根,不可多服。惟少男室女、孀婦可用,若男女交接者禁用。忌葷、冷、油膩物。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幹血內結,阻遏經氣而蓄泄無權,故瘀熱不化,鬱久成勞。男子則遺精,女人則不月焉。大黃蕩熱啓閉,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經;人蔘扶元補氣,生用少佐諸藥以助力;鱉甲入陰散結;桃仁入血破堅;甘草緩中州之氣;黃芩清蒸熱之餘;當歸養血活血,資助生地以滋新血也。此推陳致新之劑,洵爲幹血內結成勞之專方。丸以韭汁開血結,衣以硃砂寧神室,下以紅花通經閉,地骨皮退蒸熱,桑白皮清肺氣,俱以降火散瘀之童便煎服。

附註

《證治匯補》本方用大黃四兩(醋炙),鱉甲、桃仁各一兩,當歸、生地黃各八錢,人蔘、甘草、黃芩各三錢。用韭汁糊爲丸,每丸六錢,硃砂爲衣。經閉,紅花酒送下;骨蒸,加地骨皮;咳嗽,加桑白皮,俱用童便煎下,少傾飲酒一杯。至午後,當利一二行爲驗,啜溫粥碗許。

《局方》卷八

方名

神應丸

組成

威靈仙(去土)20兩,當歸10兩,肉桂(去粗皮)10兩。

主治

腎經不足,風冷乘之,腰痛如折,引背膂俯仰不利,轉側亦難。或因役用過多,勞傷於腎;或因寢冷溼,地氣傷腰;或因墜墮傷損;或因風寒客搏,皆令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溫酒或煎茴香湯送下;婦人煎桂心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孕婦不得服。忌食茗。

《聖濟總錄》卷十五

方名

神應丸

組成

狐肝2具,烏鴉2只(去嘴足腸肚,共狐肝入瓶內燒作灰),天麻2兩,白附子2兩,桑螵蛸(炒)2兩,蒺藜子(炒去角)2兩,幹蠍(去土,炒)2兩,白殭蠶(炒)2兩,銀箔(研)50片,金箔(研)50片,麝香(研)半兩,犀角(鎊)半兩,天南星(炮)半兩,蟬蛻(炒)半兩,丹砂(研)半兩,牛黃(研)1分,龍腦(研)1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

主治

風癇。吐涎沫,手足瘛瘲,心神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或煎荊芥人蔘湯送下,每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方名

神應丸

組成

黃連2兩(1半生用,1半熟用,炒),吳茱萸(淨)2兩,罌粟殼1兩(去筋木十分,淨,炒黑色),木香2兩。

主治

水瀉,腸鳴腹痛,並赤白痢、休息痢,不問遠年近日。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米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陳倉米粉同好米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方名

神應丸

組成

石灰(風化者)1錢,乾薑1錢。

主治

暴心痛,危篤者。

用法用量

每服7丸,取蔥白1寸刺開,入開口椒7顆,溼紙裹煨熟,細嚼,醋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滴水爲丸,如豌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