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 2009年01月0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疝   病名。指內臟凸出或因寒襲而致引痛之類的病證。《素問·長刺節論》:“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兩股間……”《五十二病方》以穨(疒^頹)爲題,對疝之治療頗多論述。又名疝氣、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小腸氣、膀胱氣、奔豚氣、蟠腸氣、腎系陰腫、穨(疝)、狐叉(疝)、穨(疝)、股癰鼠腹等。歷代由於對疝病之概念未能統一,醫學家理解認識殊異,因此十分混亂而乏規範。《素問·大奇論》:“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爲疝。心脈搏滑急,爲心疝;肺脈沉搏爲肺疝;三陽急爲瘕,三陰急爲疝。”《諸病源候論》卷二十所論:“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附疝、狼疝,此名七疝也。”又載:“五疝候,一曰石疝、二曰血疝、三曰陰疝、四曰妬疝、五曰氣疝,是爲五疝也”。其後,《儒門事親》、《瘍醫大全》等等,均各有其相同、相類或互異之七疝論等,名目繁多,所指病證也多互異。就該病在歷代文獻所述,大致可有兩大類。即指體腔內臟向外突出,並或有氣痛之症狀,或腹部劇痛而兼有二便不通之證候。此外,其所描述多指生殖器、睾丸、陰囊等部位之病證,例如男女外生殖器之腫痛、潰膿、尿道口流出敗精濁物,陰囊、睾丸之腫脹疼痛等,或兼有腹部之牽引疼痛症狀者;或僅以“脈弦緊者疝也”等爲診斷依據。若以臨牀爲依據,大致可歸納爲:   ①腹股溝斜疝:如《儒門事親》:“狐疝……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瘍醫大全》:“血疝者,狀如黃瓜,在於小腹兩傍。”   ②指男女外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精索等疾病。如《諸病源候論》:“疝者痛也”。《聖濟總錄》沿其說,認爲:“疝者痛也,邪氣聚於陰,致陰器腫大而痛者。”《醫學入門》:“疝有睾丸痛者,有連少腹痛者。”《瘍醫大全》:“寒疝者,筋攣卵縮……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睾丸而痛。”   ③指陰囊疾病,包括陰囊象皮腫,睾丸鞘膜積水等。《外科正宗》:“又有一種水疝,皮色光亮,無熱無紅,腫痛,有時內有聚水。”《儒門事親》:“(疒^頹)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鬥,不癢不痛者是也。”   ④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如《儒門事親》:“筋疝……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   ⑤指腹腔腫物,或指子宮膀胱疾病。如《諸病源候論》:“腹中臍下有積聚,名曰腑疝”等。   ⑥指腸道之功能紊亂所引起的腸痙攣及某些部分性腸梗阻。如《諸病源候論》:“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癥疝;”“腹中痛,在臍旁,名曰盤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曰狼疝”等。證治參見各有關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