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正 2017年02月23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牽正爲經外奇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6.。出《常用新醫療法手冊》。位於頭面部,耳垂前方0.5寸,與耳垂中點相平,左右計2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6.。主治口、口瘡、面神經麻痹、下牙痛、腮腺炎等[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6.

出處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牽正穴的定位

牽正穴在面頰部,耳垂前0.5~1寸處[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

牽正穴位於頭面部,耳垂前方0.5寸,與耳垂中點相平,左右計2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6.

牽正在面頰部,耳垂前方0.5寸,與耳中點相平處。

經外奇穴——牽正的位置

牽正

取穴

正坐位或側伏位,在耳垂前0.5寸,與耳中點相平處取穴。

牽正穴穴位解剖

牽正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腮腺和咬肌。皮膚由下頜神經的頰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有咬肌動靜脈支分佈。咬肌由下頜神經的咬肌支支配。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腮腺→咬肌[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耳大神經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頰支、下頜神經咬肌支和咬肌動脈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

牽正穴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清熱,通經活絡。

牽正穴主治病證

牽正穴主治口、口瘡[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

牽正穴主治面神經麻痹,口瘡,下牙痛,腮腺炎等。

刺灸法

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3.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脹的感覺向面部擴散;可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